文 / 陕西交控集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汲取2024年广东“5·1”梅大高速公路路面塌陷事件及“7·19”灾害事件教训,陕西交控集团以公路安全运行为目标,通过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稳步提升高速公路防灾抗灾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深化国企担当,强化公路安全运行底线思维
自2021年重组成立以来,陕西交控集团便是我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先锋官,在管理模式、运营机制等方面不断试点探索,开拓进取。今年以来,尤其是“7·19”灾害后,交控集团迅速认清监测预警工作刻不容缓的形势,以实际行动强化公路安全运行底线思维。一是摸清监测预警底数。全面开展公路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承灾体普查、汛期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设计回溯等工作,分别建立承灾体风险点清单1316处,设计回溯工点13361个、排查汛期隐患点1996处,对公路风险进行核查分析,对比原设计方案和实际运营情况查找潜在风险点,通过融合多维度工作开展风险评估,对照核查报告形成“16+25+78”共119处风险监测预警清单,确保风险底数清、情况明。二是完善应急协作机制。积极主动与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公路监测预警数据与气象灾害预报数据、水利水位监测数据等的实时互通,根据不同类型灾害的特点,完善应急预案工作流程与措施,优化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加快监测系统建设。加大对公路预警监测系统建设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充分发挥企业机动性强、反应迅速的特点,灵活安排公路养护计划与汛期隐患整治专项计划,全面落实监测预警专项资金,广泛征询有效、高效的监测方案并先行开展4处边坡、3座桥梁的监测预警试点工作。同时按照部省各级管理要求,迅速推进重较大风险点监测预警实施工作,采用异常事件监测、结构变形监测、桥下水位监测等技术设备,对公路路况、结构状况和周围环境等开展全方位的实时监测。
二、稳步推进落实,保障监测预警系统可靠运行
陕西交控集团高度重视公路结构物监测预警工作,先后完成了16处高风险路段监测预警和应急管控系统、10处自然灾害承灾体普查一二级风险点监测预警系统、25处设计回溯重较大风险点监测预警系统等的建设任务,以及75处监测预警工点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应急管控更加高效。为提升高速公路地质灾害高易发风险路段的应急处置能力,发挥监测预警与应急管控的协同能力,在7处灾害高易发路段(4处桥梁、3处边坡)试点建设了声光报警器、可变情报板、交通信号指示灯、自动阻拦机等配套设备,根据灾害事件预警信息,具备现场交通自动管控、远程驱动管控等功能,有效提升了道路应急管控能力。二是监测技术更加科学。充分吸取并总结前期监测预警试点存在的投资规模大,可推广复制性不强的特点,以可复制、好推广、易操作、低成本为目标,将监测预警建设向轻量化方向靠拢,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采用了以AI视频设备监测结构物异常事件、雷达水位计监测桥下水位变化、GNSS监测边坡位移、倾角计监测桥梁墩柱变化、OTDR(光时域反射仪)技术监测桥梁垮塌事件等为主的轻量化监测预警技术,实现了对高速公路结构物和风险点的实时、精准监测;在满足监测预警可靠性的同时,建设成本大幅降低(由每处平均100余万元降低至10万元以内),建设和运维难度也大幅减小。三是管理系统更加完善。针对原有监测预警系统种类多、运行复杂、兼容性差、管理分散等情况,建设了一体化的公路结构监测预警系统平台,能够对各类监测设备及数据信息进行集中、规范管理,并具备与省、部平台互联互通的能力;同时,在运营管理公司路网监测指挥中心和路段分公司监控中心分层设立管理单元,发挥统一、协调的监测预警与路网指挥调度能力。
三、持续优化提升,发挥监测预警体系最大效能
一是完善体系建设。加大监测预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提升监测预警的精准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并不断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妥善处置能力,在公路监测预警工作方面拿出交控方案。二是推进多源融合。按照部、省有关工作要求,积极完善公路监测预警中跨行业、跨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同时与高德、百度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做到监测设备的数据信息与其他关联行业信息之间融合共享,进而实现多源信息的校核、审判和多途径、多载体的信息协同发布等。三是提升协调联动。积极配合属地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建设,推动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的无缝对接,联合开展应急演练,全面提升高速公路防灾抗灾能力水平。
下一步,陕西交控集团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高速公路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全力提升辖区高速公路防灾抗灾能力水平,努力为保障道路安全畅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技赋能 务实高效 全力提升高速公路防灾抗灾能力水平
新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