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2期 第233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5-02-07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奋力在国省干线公路绿色养护中争先出彩
新闻作者:


2024年,渭南市交通运输局围绕“科学决策+绿色养护+安全提升”三大主题,圆满完成242国道渭南市国家公路现代养护工程试点工作,四项技术荣获全省“三新三小”创新奖。
主要做法
坚持高标站位,全力推进试点项目顺利实施。一是全面部署、专班推进。成立由“省厅分管领导牵头抓总、省市纵向配合”242国道渭南市绿色养护工程试点项目工作专班,加大专班力量投入,深入一线督导检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全力确保2024年11月底前完成试点任务。二是专家领衔、全程跟进。聘请长安大学教授专家组和西安公路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咨询团队,对试点项目提供全周期、全过程的技术支持。10月份,高标准迎接交通运输部专家组督导调研,答复专家意见14条,试点工作得到部专家高度认可。三是科学决策,精准处置。编制2个地方标准、3个技术指南。组织工作组针对全段26.2公里,根据不同路段技术状况、病害特点与养护需求,分段实施预防性、修复性养护和安全提升措施,实现科学决策管理、节约养护成本。
注重绿色养护,大力推广运用“四新”技术。一是绿色新材料投入运用。成功应用耐老化高渗透型沥青再生剂、缓释蓄盐材料、水泥基灌浆材料、高弹高粘改性乳化沥青、橡胶复合改性沥青等绿色新材料。二是冷态养护技术投入运用。为减少热拌沥青混合料加工、运输、摊铺、碾压等生产、施工环节的热源碳排放以及施工能耗,采用冷料超薄罩面、嵌入式磨耗层等冷态养护技术对韦庄-汉村段沥青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提高其路面使用性能。三是高掺量RAP 投入运用。重点对大荔官池段2.72公里路面,采用厂拌热再生技术,对路面上面层、下面层和封层多个场景进行高掺量循环利用,大幅提高废旧路面材料回收率。
突出综合施策,全面提升项目本质安全水平。一是积雪路段防结冰处治。G242 华金路处于秦岭腹地,且多为背阴处,冬季常积雪、易结冰,加之坡多路陡且窄、车流量大、重载交通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通过对该路段实施融雪除冰沥青路面试验,提升降雪期间防结冰功能。二是平交路口典型病害处治。G242 华金路山区路口属于T 型交叉段,转弯半径较小,长期处于“修补”状态,严重影响行车安全。通过对该路口采用灌注式半柔性沥青路面,提高其抗车辙性能。三是事故路段安全提升。G242 华金路试点路段交通量大、重载货车较多,交通事故高发,是影响安全的最大“痛点”。对急弯陡坡、视距不良路段采用公路夜间行车视线诱导装置、弯道来车安全预警等交通安全提升措施,夜间行车安全性显著提升。
技术亮点及成效
碳排放量低。采用冷料超薄罩面、嵌入式磨耗层等冷料养护技术施工能耗降低98%,降低碳排放95%,降低80%铣刨料产生。
RAP掺量高。实现国省干线公路上面层厂拌热再生技术应用RAP (沥青路面回收材料)掺量达到60%;封层RAP 掺量实现100%。
设备创新优。应用3D变量铣刨设备、沥青路面冷料移动方舱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驾乘式热熔标线机等设备适用性强,技术领先。
应用技术准。采用的六项养护技术,解决路段病害的技术措施针对性精准,且材料、技术、工艺等主打绿色、低碳、节能、环保。
安全提升高。多措并举显著提高夜间行车安全性,大幅降低山区公路陡坡急弯路段、重载车辆集中路段的交通事故发生率。
示范效应广。项目促进国省干线公路以及山区公路的养护技术推广应用,对陕西省沥青路面绿色养护有引领作用,对国家公路现代养护有示范作用。
结合以上“四新”技术应用实践,下一步工作计划对全市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工程,先行试点运用冷料超薄罩面、夜间行车视线诱导技术和RAP高掺量厂拌热再生等技术,促进全市普通干线公路养护事业实现跨越性突破和蝶变式发展。
 文 / 渭南市交通运输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