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图 张西棉初冬的周末午时,多云、微风,驱车来到蓝田辋川,追寻诗佛王维的足迹,寻觅秦岭天然美景,顺路走了一次蓝关古道。蓝关古道是古代翻越秦岭,进入商洛地区的通道,是秦统一六国之后开凿的一条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古道起点在蓝田县城西南六公里的坡底村,今天大部分遗迹已经不存在了。古道全程路线是从峣山登七盘道,经乱石岔、蟒蛇湾、鸡头关、风门子、六郎关、下十二筝坡,到古蓝桥镇,再过蓝桥,经新店子、牧护关、进入商洛,出武关到达秦岭东南各地。在历史上,蓝关古道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是防卫来自东南威胁的最后一道关隘。秦代在这条路上修建了蓝关,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五次出巡,有两次经过这里。此外,许多文人墨客或遭贬谪的官员从长安出发,经蓝关古道前往南方,一路上留下大量诗歌。现存与蓝关古道有关的唐诗有200余首,这条古道因而又被称为唐诗之路。公元819年,年逾50岁的韩愈因《谏迎佛骨表》被贬,跋山涉水奔赴千里之外的潮州。途经蓝关有感而发写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其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千古传颂,增添了蓝关古道的知名度。诗人杜甫重阳节前往清河崔氏庄园,感叹老去的悲凉,描述了庄园所在蓝田的壮丽景色,写下了《九日蓝田崔氏庄》“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的名句。唐代白居易被贬江州,在蓝关古道写下《蓝桥驿见元九诗》“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表现他和元稹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实际上亦暗含着人事升降变化、沉痛凄怆之情尽在其中。蓝关古道是一道绵延起伏20公里的山脊道路,蜿蜒盘旋上山,其海拔爬升大,从500多米的蓝田县城,数公里内就爬升至1200多米,而后沿着山脊行进。这一路全是陡坡急弯,属于小半径平面曲线与大纵坡竖曲线的不利线型组合设计。好在近年来脱贫攻坚交通发展,这几年县乡道路改造工程其路面已全部沥青硬化,只是路面宽度因地形限制只有4.5米,仅能双向单车道通行。再者就是交通运输部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提升,全路段都已经加装了波形梁钢板护栏,通行安全能力大幅提升,的确是一项值得赞颂的民生工程。虽已立冬,但午时气温依然在18℃左右,迎着山风,空气清新,舒适惬意。古道沿途风景秀丽,既有气吞山河的磅礴险峻,也有变化万千的怡人风景。山体坚硬、怪石嶙峋,大自然有鬼斧神工之力。初冬时节层林尽染,红黄青绿色彩斑斓,落叶缤纷宛若世外桃源。山上游人络绎不绝,车辆如织,有观景的、拍照的、品茶的、烧烤的、聊天的、打纸牌的,围炉煮茶、把酒言欢,都在尽情享受休闲慢生活。在古道上行进,移步换景,可以俯瞰蓝田县和白鹿原的景色,西望连绵秦岭,巍峨挺拔,不负盛名。古道旁有各种原生态的不知名的保护植物,还有林业部门栽植的人工林海,为古道增添了秀美怡情的意境。据说古道沿线还有大片的野生槐花树、杜鹃花,每到春花烂漫时节,古道清幽飘香,风光优美无与伦比。蓝关古道是一条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古道,是探寻历史遗迹、感受文化韵味、欣赏自然风光的绝佳去处。闲暇时间,赏秦岭美景,品古道神韵,身心愉悦,值得一游。 (作者供职于西安市公路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