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图 景国强从古至今,在茶马交易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商人在西北、西南边陲,用双脚分别踏出两条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如丝绸之路一般,成为古代重要的国际商贸通道。宝鸡坪头境内的林光峪不但能够到达秦岭主梁上,而且能翻过秦岭梁,到达秦岭腹地凤县。它是坪头境内众多峪道中历史沉淀较为厚重的一条。林光峪是西北茶马古道上的一个支流,古时候为甘、宁、川、陕等地物资流通和集散的交通要道。宝鸡向西沿着310国道过堡子梁隧道,左手一条沟就是林光村。这条沟在清代的《陕西南山谷口考》一书中叫灵光峪。峪是山谷的意思,但是在过去,能被称作峪必须要有足够的长度和深度,而且还能到达秦岭主脊线上。林光村有一条宽阔的水泥路,村西侧5米外溪流潺潺,掬水饮之,清冽可口。这一段像极了秦直道的风貌,通商大路,陕甘古道啊!当地人把这条道叫做茶马道,也称盐道。古时候,南来北往的商贾、骡马队行色匆匆,留下了痕迹串串……如骡驹桥、王风院、椒塬、棉木滩、黑东沟等地名,农耕文明扑面而来。颜家河得名于清顺治年间,因地处河滩形似渡船,取名下河,因年姓人家迁居于此得名年家河,宝鸡方言中“颜”“年”不分,便叫成了颜家河。听当地人说颜家河原本叫年家河,因那里的村民大都姓年,据说和年羹尧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位于林光村原山神庙院内的古侧柏闻名遐迩,村民称其为五炷香或烈马柏,树高30余米,胸围7.1米,距今1500余年,已被列为陕西古树名木。这株古柏顶天立地的高迈品格,潜移默化释怀胸襟,开阔眼界。柏树象征着坚韧和顽强;柏树代表着不朽和长存;柏树无畏贫瘠,斗寒傲雪,高风亮节,峥嵘不屈。在林光峪通往秦岭的古道上,有一处宽阔的地方叫棉木滩,位于棉木滩棉木沟口大庙前的汉白玉石器,规模较大,可见古时林光峪的辉煌。棉木滩,顾名思义,古时这里就是连接南北、往来甘陕川鄂等省重要的商业通衢大道,当时这里贸易繁荣,商贾云集,是棉花、木材、药材的交易集散地。棉木沟和老房沟内,有当地富户大家族居住过的遗址,石器石条比比皆是。大生产运动中都被当地乡亲们拉出用于盖房垒墙,毁坏严重,遗迹斑驳。曾在林光村出土过一通石碑,碑文大概记录雍正年间,年羹尧大将军获罪青海,押解经过陕甘古道上一些人和事。当地也有清朝咸丰年间的古墓群。棉木滩往前走就到达黄牛铺宽滩,这里已经到秦岭腹地,地势开阔,视线也好,眼前一大片绿茵草地铺天盖地袭来,温暖阳光、绿树成荫、草地遍野、牛羊成群、飞鸟啼鸣,蓝天苍穹下的绿树颜色层次分明,一条溪水将湿地冲开蛇曲蜿蜒,各色小花铺满草地,大片大片的菖蒲茂密其中。从宽滩到古城小村,寻觅一条秘道东行拔高,来到庙王山顶,山上现有宝鸡广播发射台工作站,原来还有电信的信号基地,现只留下空空的宿舍平房。这里是眺望宝鸡及附近群山的观景台,早晨极易出现云海。深夜星空下可眺望灯火阑珊的宝鸡和凤县,傍晚期待一场晚霞,清晨期待一场气势磅礴的云海,站在庙王山顶还可以远眺鳌山、冻山、吴山,说不定还可以望见紫柏山。从林光峪到秦岭,一路上有古道荒径,水草湿地,山顶云海,美不胜收。进入凤县境内,给人的感觉就是仿佛换了一个人间。这里一路上都是徽派建筑,白墙黑瓦的马头墙,公路两边都是农家乐,从秦岭慢火车下来的游客欣赏着路边的风景,别有一番滋味。如今,宝天高速是连接陕甘的大通道,沿线串起很多村庄,家乡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路越修越好,农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您若往返于宝天高速,沿途美景目不暇接。山峦叠嶂,怪石嶙峋,烟岚云岫,危崖峻岭,穿过林野山群,入眼所及皆是美景。阳光下,满目苍翠的宝天高速上跃动着养护工人的忙碌身影,滚滚车流在茫茫崇山峻岭间穿梭,收费人员用真诚的微笑和贴心的服务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书写盛世平安交通的新辉煌。 (作者供职于西长分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