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期 第72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11-14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乘风扬帆勇争先
----------彬县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纪实      
新闻作者:文 / 马兴国
    在周祖公刘立国的古彬大地上,名胜古迹荟萃,有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被誉为关中第一奇观的大佛寺石窟,也是久负盛名的大晋枣和彬州梨的故乡。近年来,在这块不凡的土地上,闪现着彬县交通人奋力发展的英姿。县交通局争取项目资金突破3亿元,配套4条乡道18座桥梁和88道涵洞,改建彬底、彬麟等3条118公里县级主干路,建成通村公路457公里,完成油路罩面155公里、治理病害28万平方米,全县交通事业空前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该局先后7次勇夺咸阳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好路杯”,6次荣获公路建设标兵单位,通村公路建设更是稳居全市前2名。全市2次公路建设、3次养护现场会在彬县召开,全县公路养建管工作稳居全市前茅。
奋勇争先抓建设
    “公路通、百业兴”。8年间,他们迈着坚实的步伐跨出了三大步。一是完成乡道配套工程。2000年,迎难而上,举债欠账投措资金600万元,仅一年时间就完成前3年建成的高安、早瑶等4条乡道桥涵配套工程,打通了断头路,全县形成了畅通便捷的公路网。二是全力改建4条县道。2002年以来,他们紧抓项目不放松,以项目促建设,以建设促发展,连续改建彬底、彬麟、彬蒋三条118公里县级主干公路,占到县级公路里程的75%,实现了县级公路等级化,全面缓解交通压力,通行水平显著提升。三是强势建设通村公路。2006年,一举投资4300万元,建成通村油路225公里;2007年,大干快上,强力推进,投资6500万元建成225公里水泥路;今年,力度不减,势头不降,计划再投资3800万元建设150公里水泥路,确保三年实现村村通的发展目标。通村公路建设不仅规模大,而且质量高,省市验收时,全部通过核查核准,整体工作排在全省前列。通村公路的建设,为新农村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农民群众铺就了小康通途。
精养严管保畅通
    三分建设,七分养管。县交通局始终按照“通盘考虑,养建并举”的思路,做到建养并重,协调推进。一是组建队伍打基础。整合养护力量,统筹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多途径筹措资金330万元,购置大型施工机械13台,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培养技术过硬,设备齐全的油路养护专业队伍,打好了实施大规模公路养护工程的坚实基础。二是创新思路抓管理。探索出一条定任务、定工期、定质量和包工不包料“三定一包”的合同制管理模式,变行政命令为利益引导,调动了人员积极性,实现了规范操作,科学管理。三是多措并举治水毁。一方面采取工程措施治理水毁,超前设计,高标准建设,力求一次治理,多年不毁;一方面实施生态防护,在易被雨水冲刷的路基边坡栽植刺槐175亩12.8万株,其中彬蒋公路南山坡35亩生态防护林被团省委命名为“保护母亲河示范工程”,随着各类植被的恢复,多年水毁路段得以根治,探索出投资少、效益好的生态措施治理公路水毁的新途径。四是改革体制增活力。建立村设养管员、乡镇设养管所、县设农村公路管理局三级精干高效的管理体系,实行企业化管理,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初步打造了一条公路、二道风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公路通行环境。
甘当路石乐奉献
    在彬县各条畅通便捷的公路上,经常会看到挥舞铁锨铲除杂草,或手握油枪喷洒沥青劳动者的身影,他们就是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常年默默奉献在公路养护一线的公路美容师――养护工。他们一年四季都在“忙”,年初至岁末,初春到隆冬,他们送走了黄金周、放弃了双休日,毫无怨言地精心养护全县数百公里农村公路。他们甘于吃“苦”,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寒天,他们或行在路上,或干在工地,渴了,就喝口清澈的山泉;热了,路边的大树就是他们的遮阳伞;累了,路旁的大石头就是他们的沙发椅。他们也有自己的“乐”,每当看到一辆辆汽车在宽敞的公路飞驰时,每当看到一群群孩童伴着欢声笑语,骑着自行车奔向学校的时候,他们乐了,他们笑的单纯、乐的实在。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褒奖,只要心里有老百姓,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就会得到百姓的认可,他们功绩必将永远铭记在全县人民的心里。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