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邦耀幸福和快乐是相似的情感体验,而忧愁和悲伤则各有其独特之处。因而我更喜欢唐白居易的《初贬官过望秦岭》:“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话说这天底下,幸福和快乐如同孪生兄弟,手拉手在人间游荡,让人见了便心生欢喜。忧愁和悲伤呢,则各有各的小脾气,各有各的难言之隐,仿佛是那散落在人生路上的小石子,不经意间便硌了你的脚。如此说来,我为何偏偏对白居易老先生这首诗情有独钟?嘿,还不是因为忧愁与悲伤被赋予了别样的韵味,苦笑之余也能品出一丝生活的真谛。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六月,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大臣裴度被刺负伤。白居易最先上疏请急捕贼,当朝权贵责怪他在谏官之前言事,又诬告他作诗不忌讳母亲看花坠井而死的事,贬为江州司马。八月,登程赴贬所。白居易,这位唐朝的大诗人,一生宦海浮沉,几度春秋,几番贬谪,愣是把仕途之路走得跟过山车似的。这不,又被贬了,还得“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瞧瞧,这辞家的匆忙,忧心的可不仅仅是家中的琐事,更多的是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毕竟,谁愿意离开那繁华的京城,去那偏远之地受苦受累呢?可咱们的白老先生,偏偏就这么“幸运”地踏上了这条不归路。“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这一幕,简直是绝妙!想象一下,白老先生站在秦岭之巅,回望来时的路,心中五味杂陈。那秋风啊,吹得他白须乱飞,仿佛是在嘲笑他的落魄,又像是在安慰他的孤独。这一刻,白老先生或许在想:“我这一生,到底是为了啥?”是啊,人生何尝不是一场修行,而贬谪之路,便是那最考验人心的修行场。再来说说这“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蓝桥春雪,多美的画面啊,可惜却是别人归家之时;秦岭秋风,多凄凉啊,却偏偏是自己去贬所之日。这对比,简直是绝了!白老先生这是在告诉我们,人生啊,有时候就是这么不公平,你想要的,偏偏得不到;你不想要的,却如影随形。但即便如此,咱们也得笑着面对,不是吗?“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这一段,我简直是笑中带泪。白老先生每到一处驿亭,都要先下马,然后围着那柱子转啊转,找啥呢?找诗!找谁的诗?自然是找那些同样被贬的文人墨客留下的诗句。这简直就是贬官之间的秘密暗号,一种无声的慰藉。你想啊,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年代,能找到这么一点共鸣,得有多不容易啊!白老先生这是在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总有那么一些人,一些事,能让你在绝望中找到一丝温暖。说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白老先生的豁达与乐观。贬官之路,本应是满腹牢骚,他却能在其中找到乐趣,找到诗意。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白老先生啊,您这哪里是贬官,分明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旅行嘛!当然,咱们也不能光顾着笑话白老先生。他的这首诗,其实还蕴含着对古道的深深情感。那秦岭啊,不仅仅是一道山脉,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它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悲欢离合,承载了他们对家国天下的深深忧虑。白老先生在这古道上,每一步都走得那么沉重,那么坚定,因为他知道,这条路,是他必须要走的,也是他能走的。总的来说,白老先生的《初贬官过望秦岭》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更是一幅描绘古道风情的画卷。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坚韧与乐观,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古道的魅力与深情。在这条古道上,白老先生用他的笔触,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段难忘的历史记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朋友们,无论生活给你多少忧愁与悲伤,总有那么一条路,能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快乐。就像那秦岭古道,虽然崎岖,却也能通向远方。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