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1期 第234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5-03-1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米脂路养中心: 砥砺奋进 绘就路养新画卷
新闻作者:


文 / 庞东浪
在公路养护管理的浩瀚征途中,榆吴分公司米脂路产养护管理中心紧触行业发展脉搏,自2024年3月管理机构扁平化改革以来,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在深化改革、聚焦主业、强化安全、提升能力、联勤联动、精细管理等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陕西交控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深化改革 夯实发展根基
中心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坚决贯彻扁平化改革决策部署。通过深入剖析改革后的职能定位,迅速完成了过渡衔接工作,并主动探索优化管理模式。结合工作实际,中心重新整合业务范围,规范工作流程,创新性建立合并巡查工作机制。同时,制定《榆吴分公司米脂路产养护管理中心路养巡查实施方案》和《米脂路养中心路养巡查工作流程图》,明确巡查流程和重点内容,率先开展试运行,取得良好效果。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路养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中心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主业 提升管养水平
作为公路养护管理的核心部门,中心始终将日常养护和路产保护作为首要任务。每月精心制定并下发日常养护、桥隧、路产巡查任务清单,明确巡查内容与责任,确保巡查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利用巡查APP,中心实现了巡查记录的规范化与信息化,确保各类资料闭环管理。2024年,中心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对高边坡、桥梁等重点区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全隐患排查,共排查出隐患108处,已整改销号86处,剩余隐患也已按计划得到妥善安排。在日常养护方面,中心及时修复路面坑槽、更换风向标等,高效处理各类病害,为司乘人员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全年共开展路域环境治理70次,清理桥下杂物、封闭隔离栅刺丝网、清理违建广告等工作有序推进,道路巡查次数突破1000次,清理路障420余次,救援故障车辆25车次,彰显了中心在管养工作中的责任与担当。
强化安全 筑牢生命防线
安全是公路养护工作的生命线。中心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从制度建设、培训教育、隐患排查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制定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如《路养巡查安全操作流程(试行)》《路养巡查安全操作流程图》《巡查人员岗位风险告知》等,覆盖巡查工作全过程,将安全意识融入每一个操作细节。全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率达100%,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等方式,深入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不断提升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中心加强区域联动和政企协作,与辖区路政、交警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安全管理合力,为路养工作的安全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提升能力 打造专业队伍
面对日益增长的公路养护需求,中心深知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为此,中心聚焦人才培养,多举措提升员工业务能力。通过开展路养融合专项业务培训、安排技术员跟班巡查指导等方式,快速提升巡查员业务水平。同时,采用“理论讲解+现场培训+实地观摩”相结合方式,开展桥梁维修专题培训,加深员工对桥梁养护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中心还定期召开路养巡查技术研讨会,帮助员工全面掌握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为激励员工积极学习、提升自我,中心鼓励职工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2024年,自行组织开展业务培训25次,参与人员达280人次;员工积极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各类培训,人均达15次。
联勤联动 凝聚发展合力
为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应急处突能力,中心积极落实一路多方联勤联动工作要求,与米脂县、绥德县气象局、水利局以及交警中队、路政执法支队等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签订联勤联动合作协议。在实际工作中,高效配合米脂县政府完成多次重要交通保障任务,获得米脂县交通局的表扬与肯定。为提升路养巡查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中心制定《米脂路养中心高速公路事故现场模拟处置考核方案》,联合高交米脂中队和日常养护单位举办模拟事故现场规范化处置考核。同时,中心全面响应分公司“一路四方”联勤联动工作号召,与沿线35个村委会签订“村企信息共建”协议,确立35名重要点位“吹哨人”,提高应急处突反应能力。
精细管理 提升综合效能
为提升综合服务管理水平,中心深入推进日常管理工作精细化。在文件处理方面,中心建立了完善的文件管理制度,实现收发文办结率达100%,所有文件保存完整、字号连续。在车辆管理方面,中心严格执行“三定”管理(定点停放、定点加油、定点维修),规范车辆使用手续,杜绝公车私用现象的发生。在值班管理方面,中心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并根据实际情况波动性调整值班人员构成,确保在应对恶劣天气和特殊重大事件时人员力量充足。此外,中心加大宣传力度,聚焦“大道长安”品牌内涵,累计发表各类稿件34篇,营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在信访维稳方面,中心严格落实信访“零报告”制度,截至目前无信访事件发生。通过实施一系列精细管理举措,中心的综合服务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