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段小银阳光明媚的周末,心中满载着对老父亲的牵挂,我搭乘上塬的公交车去看望他老人家。推开那扇熟悉的大门,迎接我的是父亲慈祥的笑容和那一如既往的亲切感。吃完早饭,漫步在熟悉的小院里,不经意间抬头,我的目光被前院平房顶上那一串串风干的玉米所吸引。它们如同时间的守护者,静静地诉说着季节的故事,也勾起了我对往昔岁月的无限遐想。天气预报说四天后将有连阴雨,这让我心中不由得生出了一丝紧迫感。于是,我向父亲提议,不如趁着今天的好天气,将玉米脱粒。父亲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欣然应允。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父亲去姐姐家拉来了玉米脱粒机,还顺便把姐姐也叫了过来。邻居们热情地前来帮忙,大家合力将沉重的脱粒机抬上了房顶。接通电源,一切准备就绪,一场别开生面的“玉米脱粒战”就这样拉开了序幕。父亲、姐姐和我,我们三人分工明确,默契配合。姐姐将玉米从串子上摘下,我负责将玉米投入机器,而父亲则在一旁用耙子清理玉米芯和出粒口堆积的玉米粒。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光秃秃的玉米芯被不断抛出,黄灿灿的玉米粒如金色的瀑布倾泻而下。那一刻,丰收的喜悦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悄然绽放。望着眼前这堆金黄的玉米粒,我的思绪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纯真无邪的童年时代。那时候,收玉米可没有现在的机械化设备,一切都得靠手工。我们用双手掰下玉米棒子,再用架子车拉回家,堆成一座座小山。等到把秸秆清理完,种上麦子后,全家人便会围坐在一起,开始剥棒子皮。母亲的手巧,她将一个个的玉米棒辫成长长的一串,父亲则踩着梯子将玉米串挂到通风且又能晒到阳光的地方。等到闲暇时节,玉米也完全风干。晚上,全家人又会在围坐一起剥玉米粒。母亲用环锥在玉米上锥上几个道道,父亲和我们姊妹三个则围坐在筛子旁,或用手直接剥,或用秃的玉米芯和锥过的玉米棒子互相摩擦,将玉米粒一颗颗剥下来。那一晚晚的时光,虽然辛苦,却也充满了欢声笑语。如今,时光已逝,但那份对土地的深情、对家人的依恋、对故去母亲的思念,却如同这金黄的玉米粒一般,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这个周末,我们不仅收获了金黄的玉米,更收获了满满的亲情和回忆。感谢这个美好的时光,让我有机会再次与家人一起,共同回味那些属于我们的温暖岁月。 (作者供职于大荔公路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