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5期 第235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25-04-29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7月18日 星期五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寻找一只鸟》
新闻作者:


李海莹:专访《寻找一只鸟》的作者刘峰
我:刘老师好,我很好奇且迫不及待地翻开您的小说集,在还没有看目录之前,我读了序言,序言几处都提到了《寻找一只鸟》这篇小说,于是我就径直翻过去读了,我觉得您写的鸟之于笼子,笼子之于鸟,他们相互之间是爱情或者信仰的关系。对吗?
刘峰:关于《寻找一只鸟》,笼子和鸟儿,天生就是矛盾对立的,但也相生相克相依,互为因果悖论。它是自由与束缚,存在与反存在……的关系。以上仅是世俗的看法。当看破尘世,上升到精神层面后,被自由和被缚束,就成为别样的升华,超脱生死,得大自在!互为对手,势均力敌,生生死死,这种宿命,一生难求!
我:喜欢《鹰》这段文字的节奏感,另外我很佩服能五造鹰一生的执着。您的文章所蕴含的哲思和智慧发人深省。
刘峰:关于《鹰》,自由、天空、飞翔是每个人的梦想。鹰,只是一个意向。似乎说的是志向、理想,其实说的是仇恨的野蛮生长,以及时代造成的仇恨无法舒缓排解的悲剧。
我:这篇《苍蝇》很接地气。话说您对生活观察真是仔细,想象力又丰富,因此把这样一个痛失双亲又对苍蝇极度敏感的姑娘写得越发使人心疼。另外,这事儿是您回村时看到的吗?
刘峰:《苍蝇》是我对父亲的纪念。此文我在父亲灵前构思,手机记下梗概,后来写的。观察加想象。我的小说几乎都是想象的产物。这篇是我的动情之作。
我:没想到这篇《苍蝇》以您的亲身经历为原型和想象所写,了不起。
我:《紫翅椋》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无法决断的时候,就听从内心的安排。”近几个月,我亲身体验了这样的过程。还有“活着除了生存和繁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比如自由、事业还有爱情。”好喜欢这篇。
刘峰:《紫翅掠》,第一次飞行,是听从使命和内心的召唤,并偶获成功。第二次是爱情的驱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了爱情舍弃一切。
我:“俗世”中的几篇小说是我所熟悉的小说形式,您的立意很独特。《高跷》一文设计巧妙而又意味深长,巧妙地衬托了颜厅长的为官之道。《老孙头寻根》揭示了一种病态的社会心理,人人都对犯了小错误的老孙头落井下石,可怜老孙头寻根到最后都不得翻身。《南墙》或许又是一篇想象之作吧,一定是借用了“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民间俗语,故事主角皮皮看似荒唐的表面下隐藏着他对目标或者说理想的执着追求。请老师再为我解读其中深意。
刘峰:是的。“俗世”章节,内容与人间烟火最近,写的都是人间俗事杂情。《高跷》貌似反腐小说,其实我只是想用人性写人对拒绝贪婪的不易。《老孙头寻根》写小人物人生中经常会遇到的尴尬——自己制订规则把自己套进去,而自己从头至尾又无比无辜。《南墙》是讲人的意志,当别人认为可笑的事,你一直把它做到极致,你就会成为英雄甚至圣人。比如“芙蓉姐姐”,她是这种意志的成功体现,我就非常佩服她坚定的南墙意志。
我:对啊,这南墙意志好神奇,可以给人一股强大的推力,相信很多人也都和我一样在坚持自己的追求。
我:这篇《幻灭》想表达什么呢?是您在怎样一种心境下所写的呢?现在的您对当时的故事还会这样写吗?
刘峰:有时并没有明确要表达什么意思。或许只是一种青春期情绪的宣泄和排解。懵懂的表达,风格的练习而已。
我:《十八岁的故事》让我想到了余华的成名作《十八岁出门去远行》和冯唐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很显然,你们都写的是和青春有关的故事,自然会有很多激情澎湃的故事发生。
刘峰:这个故事有些生硬,我的讲述不是很妥帖。这就是我当时的写作水准。短篇其实很难写,没有好的艺术构思和语言叙述真是难以完成,就像每项工作都有很深的门道,干什么都一样,要当好农民也不易哩。写作是个手艺活,天天写,坚持不懈,才能技艺成熟。如果多日不写,手生就会退步。
我:幸运的是我们仍然热爱着,这便是坚持的理由。
 (作者供职于西商分公司)  
郭树塬:心有朝阳
并非所有生命都会变成赞歌,但思想可以永远自由而澄澈。我们登上岁月的高山,不一定是为了站在人群的瞩目之处,而是为了让生命更加烂漫而无悔。
一年四季都适宜读书,春日尤为妥当,草木生发,心情也跟着生长的节拍慢慢苏醒。浸润书香,从文字里读心情,从心情中探寻世界,便是阅读的魅力所在。品读刘峰的作品《寻找一只鸟》,像是在听一个细腻的人讲话,讲述那些人、事、物的来去。他的故事里,有乡野长大的女孩妮妮,在接连失去父亲和母亲之后,将无处宣泄的思念寄托在她曾厌恶的苍蝇上;有迁徙中的紫翅椋鸟违背科学规律,奇迹般环绕地球回归爱人身旁;也有青年猫娃如同钻进了一场梦,过去的记忆来到现实,让人分不清真实与虚幻……诸多故事,诸多精彩。
《寻找一只鸟》不同于其他小说作品,它有散文诗的唯美质感,又有寓言故事的内涵,一波三折的情节又消除了枯燥感。作家的文字并不矫揉造作,更多像是他在同读者对话,告诉每一个阅读的人,他所构筑的世界。在他的笔下,山川草木皆有情,我们是阅读者,也是沟通者,以文字为媒介,窥见他山之景。
我也是个爱思爱写的人,素日总有万千想法,以语言无法描绘,便只能以笔代口。笔下的世界,往往不能写得尽兴,或是追忆往昔,或是思索当下,一行字背后,有千百句的表达,于是,我们总要学会做减法,减去个人情绪,减去无用的说教,再减去容易致郁的部分,最后留下来的,便是足以慰藉自我的文字。我想,大抵心中有阳光升起的人,都能写出温暖动人的文字,使自己安然,也使读者安然。
有人以笔作画,有人以光阴题诗,也有你和千千万万的我,向着山顶攀爬,朝着远方漫步。因此,无论何时,都要在心头播种,待春阳盛开,自有缤纷归来。 (作者供职于富平收费站)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