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期 第726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11-18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难忘修路铸碑人
新闻作者:董邦耀

    作为现代化的象征,高速公路不仅为人们创造了快捷舒适的出行环境,也为经济的腾飞插上了金翅。改革开放这些年,陕西公路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谁都会情不自禁地为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赞叹不已!有人说,高速公路躺着是路,树起是碑。修路铸碑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筑起一条条高速公路,用汗水和辛劳矗立起一座座丰碑。他们,是一群让我们不能忘记的人。
    不能忘记他们为修路舍小家。一开工,他们就告别双亲,别妻离子,一头扎进崇山峻岭,大漠荒野,在工地一干就是好几年。他们有的带病工作,有的无暇婚恋或几次推迟婚期,有的顾不上妻儿和为老人奔丧。他们与家人维系感情的就是电话,孩子们叫他(她)们“电话爸爸”、“电话妈妈”。待路通后,他们跨进家门,孩子们又叫他(她)们“叔叔”、“阿姨”,晚上睡觉直把他们往外撵。有的因家迁居而找不到家门。男人们长年回不了家,女人们就去工地看他们,他们称此为“反探亲”。记得1993年初,西宝路C标段上,由于人手少,进度就是上不去。来工地“反探亲”的家属们加入了施工的行列,她们与工人们比干劲、比速度,一忙就是好几个小时。休息时,她们又给拉运砂砾的丈夫送水送饭。这动人的场面,直让大老爷们掉眼泪。
    不能忘记他们为质量“宁做恶人”。随着陕西高速公路建设高潮一浪高似一浪的向前推进,对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要求和技术含金量越来越高。那是1999年的4月29日,主管绕城路建设的曹森厅长在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北段)监理工作会议上,要求对工程质量“宁做恶人,不做罪人”,那时,省上对绕城路的建设标准是创建“精品工程”。各参建单位都铆足了劲以最好的质量证明自己,对不合格的墩柱和构造物“炸掉重来”,对十余名不合格的监理清退和撤换,这在陕西高速公路建设史上还无先例。在绕城路灞河大桥施工中,监理说晚上下到35米深处的墩柱钢筋笼可能没有绕螺旋筋,项目经理阎乾印问当班的工程师,工程师说绕了。阎乾印让吊车司机把钢筋笼从钻孔桩里拔出来一看,确实没绕螺旋筋。阎乾印对年轻的工程师说,你走人吧。然后是当年铁道兵老首长打来电话,询问情况。阎乾印介绍了这里对质量的要求,末了他说的一往情深:当年你教育我们对工程质量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来不得半点马虎。今天我不做恶人,明天我就得做罪人。后来,绕城路的工程质量继西三路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不能忘记他们为进度舍生忘死。修路难,筑路难,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黄延决战、西汉会战、还是宁棋攻坚,每条高速公路上,他们都以大无畏的气概英勇奋战。在修建“陕西的青藏公路”――西汉高速时,没有便道,他们将拌和楼、挖掘机、工房彩钢板拆开背进深山,把工字钢、水泥、沙石连同生活、办公用品一件件扛进大山。累了,靠崖边喘口气,饿了啃口干馍,肩磨烂了,血肉与衣服粘在一起,咬咬牙又继续攀爬。秦岭2号隧道掘进中岩石极为松软,塌方在即,在这千钧一发之时,50出头的孔凡成站了出来,一直走到支护架上,大喊:“如果塌方,谁先被砸死?”大家看看他,全都冲了上去,现场化险为夷。决战郭家山隧道,更是惊心动魄,挖掘的岩石遇风见水就成了泥沙,塌方不断。一次大塌方让他们处理了一个半月,正要正常施工,又遇暴雨,冲毁了住所,生活用品、拌和站、钢筋加工场严重受损。此时,已是2007年8月中旬,距9月30日通车屈指可数。郭家山的进度,牵动着上上下下的心,现场工作组的赵田、周晓华、李宗华、杨旦锋,还有王东、李海波、蔡鹏宏等工程技术人员跟班作业,他们迎难而上,置生死于不顾,攻坚克难,没有退缩半步。终于如期打通了千年蜀道!
    一条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是矗立于三秦大地上的一座座历史丰碑,它昭示着时代的袒荡辉煌,也镌刻彰显着筑路人的英风豪气。畅行其间,我们会在感动中想到他们……     

                                                                                             (作者就职于省高速集团)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