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岁的王军太,是西禹高速公路蒲城治超站治超二班的班长,一名退伍军人。他在湖北省武汉市武警总队三支队服役时,多次受到部队嘉奖。1998年参加抗洪抢险救灾因表现突出被湖北省武警总队授予“抗洪英雄”称号。
2007年4月,王军太通过招考应聘成了西禹高速公路蒲城超限运输检测站一名普通的治超员,上班仅仅3个月时间就竞聘到了班长的岗位,年底又被大家评选成为西禹公司的治超标兵。
1998年从部队复员后,王军太在外打工几年的日子里,当过民工,干过保安,揣过盘子,工作收入都不稳定,当他找到了治超员这份工作时,又一次穿上了心爱的制服,让他再次找到了部队生活的感觉,他很珍惜也很喜欢这份工作,于是便用心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刚到治超站上班时,对治超文件精神和业务技能知识都不太了解的他,为了能够熟练掌握治超基本业务,他经常利用下班和休假的时间,去车道上主动学习治超业务技能,通过近1个月的刻苦钻研,很快便吃透了治超的政策和相关规定,而且成了治超站的骨干,能够及时排解车道出现的各种问题。去年7月,王军太竞聘为治超班长后,他始终坚持部队的优良作风,以身作则,积极组织全站员工进行队列训练。他经常放弃休假、休息时间,一个动作一个细节地纠正,使蒲城治超站队列训练得到了全新的改变。
刚当上班长时,星级考核评定全班得了倒数第一,他一连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他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调整管理方法,研究管理艺术,认为治超站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就得跟部队的管理同样严格,同时还要注重人性化,他准备了一个小本,开始观察每个治超员的心理变化,把发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跟每个人谈心,在开班会时把记录下来的事情逐一落实解决,很快就从倒数第二、第三走到了连续4个月第一的综合考评成绩。
在征费技能大比武中,他带队训练的队列演练获得了公司第二名。他每天都要带班上下岗,班前讲廉政,班后要总结,班内出现突发事件,他都要到场处理,被班上的治超员戏称为治超班的保姆。遇到车道上车流量大时,不管他上不上班,都会自觉地跑到站上去加班。现在蒲城治超站有三个治超班,其中有两个班的副班长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站上一来新的治超员,领导总会分到他的班上去,因为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不仅得到了治超员的认可,更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
当遇上有的司机行贿时,他从不动心,治超站的拒贿记录本记录了王军太很多次拒贿事件,有车号,有时间,有车主姓名,其中最多的一次就达1000元,都被他一次次拒绝了。他说他要拿了这钱晚上都睡不着觉。王军太最大的优点就是处理突发事件,如果遇上那种不讲礼的司机,不但不听劝说,还敢威胁甚至殴打治超员,他总会想办法与车主沟通,取得车主的理解。他说,现在经常在路上跑的司机也掌握了治超的政策,他们自然也就不超载了,所以治超的成果也就很明显了,司机感受最深的就是以前一个月换一次轮胎,从陕西治超开始到现在都两年多了也没换过轮胎,现在比以前安全多了。目前蒲城治超站的超限率已控制到了0.05%,比上级规定范围之内还要少几倍。
王军太的家在宝鸡,回一趟家要花200元的路费,媳妇也在西安打工,两人经常是聚不到一起,孩子三岁多了,每次回家都觉得这个爸爸很陌生一样,回家一次刚跟孩子亲近了,消除了陌生感,又要返回工作岗位了。今年共回了七八次家,也就是一两个月回一次,最短的一次在家只呆了不到十个小时就被叫回单位,他毫无愿言。
在采访结束时,王军太告诉记者,他工作在普普通通的治超一线,干的都是一些细小的事情,但他深感自己头顶国徽责任重大,虽然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车辆检测的程序,但他决心要干好每一天,站好每一班岗,检测好每一辆车,这样才无愧于组织对他的信任。
榜样的力量
----------记西禹高速蒲城超限检测站治超标兵王军太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杜延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