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期 第72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11-28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基层征稽单位职工读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新闻作者:文 / 管 强
    近年来,为了全面提升交通征稽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给干部职工铺就自学成才之路创造条件,全省交通征稽系统认真落实《陕西省交通厅征费稽查局关于开展“职工书屋”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力开展了“读好书、爱本职、献交通、迎奥运”活动。
职工读书现状调查
    随着各级领导对职工书屋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可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基层单位对职工书屋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重视,一线职工参与到读书、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涨。以杨陵征稽所为例,在厅征稽局、杨凌征稽处党组和工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下,杨陵征稽所职工书屋已经建立。目前,共投资15800元,藏书达233册,其中:科普类13本,哲学类25本,政治经济类20本,文史类52本,法律类2本,社会其它类121本。并确定专人管理,建立健全了图书借阅登记等各项制度。阵地有了,书籍多了,条件好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对于以前,干部职工对职工书屋的渴望程度和新鲜感却在逐渐降低,随着新书籍的不断丰富和增多,干部职工读书学习热情却明显下降。带着问题,笔者对该所20名基层干部职工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与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除去业务需要的书籍,20名接受调查的基层干部职工中有13人半年未看完一本书,15人没有购买过书,即使购买书籍的职工也有很多是将书购回后便束之高阁,无一人系统地阅读过,有的甚至连看都未看过。调查中读书较多的恰恰是年龄较大的老职工和所领导以及股队长。据杨陵所的图书管理员介绍,过去阅览室每个月都至少购买3本书,往往书一到就被借阅一空,如今书屋里好书不断增多,新增书籍的速度也明显加快,而前来借阅的大多是从前的几个老面孔,偶尔借阅者增多也是由于领导的强调和要求被动而来。年轻职工业余时间往往热衷于网上冲浪,但对风靡全球、方便快捷的电子书籍,却常常无人问津。下班后职工们上网大多选择休闲娱乐,看电影、玩游戏,读电子书的不足15%,而在这些阅读电子书籍者中又多以阅读网络小说为主。
“读书难”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书比以前多了,条件比以前好了,可为什么主动读书的热情和积极性却下降了?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干部职工对读书的认识不够明确。大部分年轻职工对读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思想上存在惰性。二是一些青工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潜意识中认为以前的知识足够应付现在的工作,主要表现在八小时以外。三是存在被动读书现象。坐不下来,读不进去。读书难,难在心浮气躁,“心态浮躁不容易看得进去”,往往是在领导的督促下借几书本,可只是信手翻翻,保持不了5分钟热度,没有一本书读过100页,对读书益处体会不深,往往是读过以后都不知道该书目的中心意思,纯属走马观花的作秀,达不到读书应有实际效果。四是藏书的数量还不够多,书籍的类别还比较少,还不能满足大家业余读书上兴趣爱好的需要,因而使年轻干部职工读书的热情普遍得不到提高。
建设职工书屋的新途径
    如何充分发挥职工书屋的作用,调动干部职工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大家从“被动型读书”向“主动型读书”转变?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研究和思考,笔者从中受到了如下启发:
    首先,引导干部职工把读书作为提升自身素质,促进自我全面发展的一条捷径。读书应该是一种基本的娱乐方式,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读书交流、知识竞赛、读书征文等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多读书、读好书,把“要我读书”变为“我要读书”,把读书作为时尚,让大家从读书的实践活动中体会读书的快乐,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读书的兴趣,开阔视野,积累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其次,加大对职工书屋的建设力度,想方设法改变书目少,类别少的现状。加大投入力度,按照实际工作的需要和职工的兴趣爱好购买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新书、好书,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在读书学习方面的渴望和要求。
    第三,把读书活动与其他各项工作任务一样对待,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制度、有考核、有奖惩,建立一套管理读书学习的长效机制。做到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相结合。让干部职工认识到读书是成才的重要途径,树立“人人读书,人人成才”的科学人才观。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