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期 第73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12-02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浅谈信息保障质量先行的必要性
新闻作者:文 / 黄宁芳
    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发现,信息技术是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全面贯彻“以人为本”新理念,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都将以交通信息化为重要的实现手段和服务支撑;并且随着交通供给能力的不断增加,以及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必将使交通信息系统工程在“十一五”期间进入一个新的建设高潮。
    如今在交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交通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既处于一个关键地位,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基础环节,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质量将直接影响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那么,在交通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过程中,交通行业的质量监督部门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为交通信息工程质量提供保障呢?
    交通信息系统与传统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比较而言,是一项全新的产业,同时也因其在交通行业内的专业差异性,使许多长期从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项目管理者在建设初期对它缺乏了解,导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控制方面容易产生一些观念上的误区。诸如:当前土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那么重,信息化工程项目只是属于锦上添花的事情,投资比例又小,管理上顾不过来;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应该不会出现严重的安全质量责任事故,管理好坏无关紧要;信息化工程没有庞大的工程实体,它就不属于工程建设项目,不需要按照建设程序和项目要求进行管理;信息化的东西太复杂,搞不懂,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索性不去管;等等。
    可喜的是,随着交通信息化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其建设市场也日臻成熟。尤其在政府部门的大力引导下,当前交通建设市场从业者对这一新兴领域的工程质量需求正在不断提升。交通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意识到交通信息化系统建设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当时,交通安全通信和交管工程已经是交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保障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等一系列人命攸关的信息化工程建设质量,交通部于1995年专门成立交通部通信交通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站,明确赋予该站对相关专业领域工程质量实施监督检测的职能。
    依据交通部颁布的《水上工程质量监督规定》和《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交通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实行属地化管理,交通部主管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交通部通信交通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站作为唯一一家专业性省级质量监督站,从成立至今,在交通部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工程、交通部办公大楼信息通信系统工程、交通部一级专用通信网工程和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工程等全国性重大专业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基于上述现状,对目前交通信息化系统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以下思考。一是调整观念,强化意识。近年来,随着地方性交通信息化系统工程投资比例的不断增加和质量监督工作属地化管理的行政要求,使地方交通信息化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与建设市场的繁荣状况相比略显滞后,需要进一步进行引导;二是关注人才培养。做好交通信息化工程的关键是靠专业人才,做好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也是人才,部分地区交通信息化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与工程建设状况不相适应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专业人才匮乏,需要分批次地进行交通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三是强化技术措施。除了行政手段以外,技术措施应该是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一项有力保障,技术措施(引导和制约)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四是充分发挥专业质量监督站的作用。专业质量监督站既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又具有较强的政策素质,应该成为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系统内值得信任的一支有力队伍。
    实现交通信息化既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也是加快经济建设繁荣市场的有力保障。质量监督工作者一定要认清形势,蓄势而发,积极引导行业提高信息化技术及工程质量水平,为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开创新局面,为交通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贡献。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