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赵小艳,富平公路管理段的职工和沿线群众总会啧啧称赞,“这人干活踏实,苦好。”赵小艳1998年7月毕业于渭南技工学校,同年10月分配至渭南公路管理局富平公路段王寮道班从事养护工作至今。她自参加工作以来,积极肯干,任劳任怨,成绩突出,受到上级部门和沿线群众的一致好评,连续多年被富平公路段和渭南公路局评为“先进个人”和“积极分子”。
不畏困难 坚持不懈
从事公路养护工作十多年,虽然每天陪伴着她的只有炎炎烈日和刺骨寒风,总是“晴天一身土, 雨天一身泥”,但“养护公路,保障畅通”的信念却时刻激励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默默奉献。
工作中,她不畏困难,敢于迎难而上,有着一股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一直是大家心目中学习的榜样。省道106线K31+500――K33+000段属过境路,是富平公路段创建养护管理示范路中最难养管的一段。因公路两旁住户多,出入口多,许多住户为图方便常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至公路两侧,使该路段的养护工作量大大增加。虽然段上曾多次努力,也安排有经验的同志对这一路段专门负责,但这里仍然是养护工作的“老大难”。赵小艳同志得知情况后,主动请缨到该路段负责养护工作。作为一名女职工,她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而是充分发扬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刚到该段时,群众并不理解,当她清扫路面和处理公路两旁住户堆放的杂物时,经常受到不知情群众的无理阻挠和谩骂,有些群众还故意将垃圾倒在刚刚清扫过的路面和绿化带中。但她并没有放弃,不厌其烦地给群众讲政策,说道理,一遍又一遍低头认真清理。寒风肆虐中,她的脸被冻的通红,手上出现了一道道血口,她硬是咬着牙,强忍着疼痛继续工作。烈日暴晒下,汗水夹杂着尘土,在她的脸上涂抹了一层汗泥,让她时常睁不开眼睛,橘黄色的标志服早已被汗渍浸成了灰褐色……终于,她的坚毅和诚恳感动了沿线群众,大家开始理解她,不再乱倒垃圾,有些群众还时不时的当上了卫生维护员。工作中还会有群众为她送一杯水,递一只苹果。
以心换心 努力提高
赵小艳不只会埋头苦干,还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在日常养护中,她不断总结,努力探索提高公路养护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她发现:由于公路养护路线长、人员少,加之该养护路段住户杂、路口多,单凭道工的一己之力是无法将创建示范路的成果保持长久的,只有争取得到沿线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达到长期养好公路的目标。针对这一情况,她除白天认真完成好公路清障保洁任务,下班后则拖着疲惫的身体,到沿线村镇、住户家中,挨门逐户向村民宣传,做住户的思想工作。同时,主动了解和掌握村民的想法和要求,及时向乡镇、公路段的领导反映。经多方努力,给养护路段的住户门前排水沟加盖了水泥混凝土盖板,修建了便民通道,在适合路段修建了绿化花坛等,为住户解决了实际困难,使群众切实得到实惠,为长期保持工作联系奠定了基础,也使公路养护品质得到有力提升。
见义勇为 不计回报
她还是一个见义勇为,不计回报的人。一次,赵小艳下班回家途中,突遇一中年妇女连人带自行车一同掉入路边水沟,她立即上前,使出浑身力气艰难地将已经昏迷的伤者拖出水沟。赵小艳二话不说,急忙将伤者用自己的养护三轮拉到王寮养护道班休息,与伤者家人取得联系,将病人送往富平县医院进行治疗。她的行为感动了受伤的中年妇女及家人,可正当他们准备当面言谢时,赵小艳却已悄悄离开了。
为了工作,她甘愿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2005、2006连续两年长假,都因工作原因,她主动放弃了回家探亲的机会,父母多次打电话询问,作为女儿,她深感内疚。2007年国庆长假,原计划和丈夫带着女儿一起回娘家探望父母,但此时正值富平公路段创建示范路的攻坚阶段,眼看距离验收仅剩10天,为了确保养护责任路段能顺利达标,她毅然放弃了休假,满怀对父母的歉意坚持工作在养护一线,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精细化养护,出色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赵小艳同志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甘做平凡的“铺路石”,她的执著换来了沿线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她的付出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和认可,她养护的责任路段路容路貌在全局评比中总是名列前茅,成为渭南干线公路新形象的一个缩影。
甘用辛劳换坦途
新闻作者:文 / 陈 丽 刘 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