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3期 第73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12-09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生活蕴含大智慧
新闻作者:文 / 谢明明
    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一些人认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各级政府的事,是决策层的事,与老百姓没什么关系”。这样的认识有些片面,难以形成共识,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失去了人人参与、个个践行的群众基础,失去了指导文明生活、科学决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平台。这不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初衷,更不利于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生活蕴含大智慧。先进的思想观念、科学理论,来源于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活细节和社会实践活动,并指导人类的精神文明生活、指导社会科学发展。每个人只有在生活、工作实践中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经典理论的大智慧,从而使我们生活得更从容。一个人有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意识,才能在不知不觉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行动,升华品德,塑造灵魂,做出奉献。胡锦涛总书记倡导要树立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公仆意识,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我们不能光喊口号,说大话空话。要从生活的点滴入手做起,让三种意识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工作、行为中去。比如听到要停水两天的通知,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在未停水之前,接些水存起来备用,这就体现了一种忧患意识;在接水的过程中,用适当的容器,开适当的水量,不要让水溢出抛洒,做到滴水不漏不浪费,这就是节约意识;自己存的水够用,邻居因出差刚回到家或不知道停水之事,家中无水等着急用,匀一些水给别人救急,这就是公仆意识。小小的一件停水之事,在你的言行过程中,就体现了社会一员的忧患、节约、助人、奉献的美德,在无意识中就为和谐社会奉献了微薄之力。由小事辐射大事,同理可知。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41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和4.5%;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根据预测,全世界的石油,将在40年时间内枯竭,天然气将在60年内用光,煤炭也只能用220年。能源和矿产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些都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面对世情国情社情,作为地球家园人类一分子、国家一公民、社会一成员的我们,能做点什么呢?人人不妨从减排节能降耗的点滴做起。在城市,家家都用全自动洗衣机。洗涤水又浑又脏,直接用来冲厕所,减少了排污。三次洗衣漂洗水,一次比一次清亮,贮存起来可以抹桌椅板凳、擦窗户、拖地板,最后用来冲厕所;洗澡用过的水积存起来也可冲厕所;淘米、洗菜、刷碗水,积蓄于容器随时浇花;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粒米的传统不能丢。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把包装盒、塑料袋、易拉罐、塑料瓶、玻璃瓶等再次合理充分利用,就节约了资源。如此,排污少了,废弃物少了,污水垃圾少了,环境污染少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这并不是吝啬抠门为省钱,而是在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
    古人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只要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善于思考,激活智慧,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就不仅仅是学学理论、谈谈认识的事儿了,它会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渗透到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促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为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美好的明天,尽一个公民的微薄之力。一个人文明前进一小步,社会就文明前进一大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