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3期 第73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12-09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大灾中,挺起交通人的脊梁
----------《感天动地的日子――陕西交通职工抗震救灾文学作品选》前言      
新闻作者:文 / 丁 晨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灾难的编年史上,永远定格了这个沉重的时刻。
    一场建国以来破坏性最强、殃及范围最广的8级大地震,突兀其来地降临在四川汶川。作为四川的毗邻省份,陕西省震感强烈,三秦大地部分市县顿时沦为重灾区。
    四川流血,灾区劫难。生命呼救,大地召唤。
    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陕西交通人迎难而上,挺起铮铮铁骨,自觉承担重任,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成为一支最能战斗的抢险劲旅,抗震铁军!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5.12”大地震当天,正在安康出席“十天高速公路安康至汉中环境保障协议”签字仪式的陕西省交通厅曹森厅长果断决策,立刻就地紧急部署全省交通系统的抗震救灾工作。当晚,王明祥副厅长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启动III级应急预案。
    所有人员立刻进入应急状态,西汉、西潼、西宝和绕城高速公路进入备战状态。
    交通厅领导分作6路,当晚带队奔赴公路抢险现场,检查抗震救灾保畅工作。
    数万名交通职工开始不分前方后方,日夜奋战在公路抢险一线。一场抗大震、保畅通的大激战,在三秦大地拉开了序幕。
    汉中市的宁强、略阳县和宝鸡市的陈仓区等,是陕西省的重灾区。两市的交通人不等不靠,第一时间组织突击队抗震抢险,自助自救,以畅通的道路为当地的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全省11个市区的交通人紧急行动,5742台机械设备倾巢出动,先后投入10万多人次,“即塌即抢,即抢即通”,确保全省各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抢通、保通、保畅、保运。
    携手抗灾共你我,血脉相连骨肉情。陕西交通人和四川灾区人民心连心。在交通运输部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统一指令和部署下,陕西交通人在做好自身救灾保畅的同时,以一个重灾区省份的真情和爱心,奉献和支援四川灾区的抗震救灾。
    大地震致使秦岭山体滑塌,造成行驶在宝成铁路上的一列油罐车起火燃烧,109隧道梗阻,通往四川灾区的铁路交通运输大动脉宝成铁路中断。其它穿越秦巴大山的几条国省公路,山高、路险、坡陡、弯急,超大型车辆危险难行。建成仅七个多月的年轻的西汉高速公路,别无选择地承担起历史的重任,成为了一条运送入川救灾物资、抗震部队、救援人员和伤病员的“生命线”。
    在那些车流滚滚、夜以继日的日子里,西汉和其他高速公路的员工们一律停止休假;全国第一个为抗震部队以及救灾物资车辆免费人供餐饮、车加油,对过往救灾车辆一律免收通行费;沿线设立路政执勤点,为过往车辆服务。这一系列抗震救灾的特别举措,考验和彰显着陕西交通人抗巨灾,保畅通的应急能力和实力。
    汶川大地震后持续100多天的日子里,西汉和其他陕西高速公路源源不断运送救灾军车、救灾物资车辆和伤病员车辆约220.3万辆,运送救灾物资414.89万吨,免收通行费6600多万元。西汉高速这条川陕之间的交通大动脉,成为震不垮、摧不烂的钢铁线,交通人的爱心线,军民的鱼水情深线。
    由于宝成铁路中断,大量川籍返乡旅客滞留于西安火车站,他们牵挂家园,归心似箭,惦念亲人,心急如焚。西安、汉中、宝鸡等地运管部门感同身受,以血浓于水的川陕情义和强烈的责任心,在极度的困难的条件下,从大地震的第二天开始,特事特办,派大巴车紧急大义送返川民工,乘车免费、餐饮免费。累计发送入川班车4781辆次,运送入川旅客8万余人。
    大地震使四川的交通运输遭到巨大毁坏,争分夺秒恢复交通,尽快将救灾物资发放到灾民手中,成为救灾的当务之急。按照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陕西交通人及时开始了入川千里大驰援行动。
    地震发生后,陕西省公路局根据交通运输部和交通厅的指示,紧急集结5座33米战备钢桥,火速调配21辆大货车,经过16个小时长途运输,于5月15日抵达四川震中,以解四川震中路断桥毁燃眉之急。
    5月21日,省交通厅运管局按照交通厅的要求,连夜调动西安、咸阳、渭南、铜川和延安五市102辆5吨以上货车组成了一支临时入川抗震救灾抢运车队。22日上午10时,由225名壮士组成的车队成员,驾驶着抢运车队浩浩荡荡从西安疾赴灾区,23日凌晨2时,历经16个小时,冒着余震危险穿越西汉“生命线”,抵达成都。随后,穿梭于四川重灾区的老陕抢运车队,入川11天里向汶川、绵阳、映秀、广元等重灾区运送救灾物资1.1万吨,总行程30余万公里。
    从成都到汶川要绕道阿坝州的马尔康,从马尔康到汶川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尚有积雪的夹金山和梦笔山。一边是湍急的河流,一边是陡峭的山崖,还有余震不断,稍有疏忽就有车毁人亡的危险。在抢运救灾物资的整个过程中,壮士们大都食宿在车上,基本喝不上热水,一日三餐全是方便面等干粮,如果能下地休憩一会儿,喝口热水,就是最大的享受了。直到6月1日,壮士们圆满完成任务,擎着全国总工会授予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锦旗,凯旋而归。
    雪山可以作证,河水可引自豪。老陕车队是胆大心细,作风硬、技术精,顶天立地的英雄车队。
 在抗震抢险救灾最紧急的时刻,按照交通运输部和陕西省交通厅的要求,5月24日,陕西省公路局组织的“陕西交通支援灾区公路抢通保通突击队”100余名勇士带着大量抢修设备,临危受命,长途跋涉,又向大地震重灾区青川挺进。在20多天里,突击队员冒着生命危险,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抢通保通了13条连接外界与灾区的省、县、乡公路270余公里。6月12日,100余名勇士同样扛着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的大旗和四川省交通厅、广元市政府等赠予的锦旗,载誉而归。
    雨果说“苦难是人生的一所社会大学。”
    当然谁也不愿意自觉地走进这所大学,但是既然大地震已经来了,我们每个人都无法、也不能畏缩逃避。在这场大灾难中,陕西交通人一方面,义无反顾地在第一时间投入这场抗震就灾大行动中,通过不同的形式将自己的爱奉献给灾区人民;一方面,也在第一时间拿起笔、敲键盘、点鼠标,把对灾情的真情感受,对灾难的生命体验,对救灾的感人故事,定格、积淀为诗歌、散文、随笔、通讯和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对这些陕西交通人自己撰写的作品,来稿直录,保持作品的本来面目,整理、汇集成《感天动地的日子――陕西交通职工抗震救灾文学作品选》一书,献给“5.12”汶川大地震罹难者和幸存者,献给所有在抗震救灾中奉献了爱心的陕西交通人。
    在空前的大灾面前,也许这些急就章文学作品还只是孱弱的、微不足道的。但它毕竟是陕西交通人在这场抗震救灾大斗争中,心声和行动的展现,精神和良知的弘扬,大仁和大善的迸发。也是陕西交通人抗震救灾历史瞬间的形象记录和锥心记忆。
    这是一次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的激昂礼赞。
    这是一曲不畏艰难、战胜灾难的英雄壮歌。
 这是一个大爱无疆、大智大勇的永恒颂扬。
 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进步为补偿的。”
 大地震的恣意蹂躏,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也历练、淬火和锻造了陕西交通人。使陕西交通人更加刚毅也更加果敢。我们相信和期待,历经了大灾大难大惊大险的陕西交通人,将发扬抗震救灾中焕发出来的精神力量,践行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抓住新一轮加快大发展的契机,在今后的交通事业中,以更加出色、更加独特的表现,闪烁出自己耀眼亮丽的光彩。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