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8期 第73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12-26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8日 星期日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积极推进群众参与 努力构建和谐交通
----------陕西交通系统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调研报告      
新闻作者:文 / 冯 葳

    2008年6月起,省交通工会对系统内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对象涉及交通系统27家企事业单位。调研发现,多数单位均能充分发挥党政领导对此工作的推动作用,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了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多项内容公开的民主管理网络,呈现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有组织、有制度,群众积极参与,工作进度推进、内容形式创新”的良好格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主要成效
    思想认识不断提高,领导核心作用凸显
    调研中,看到多数单位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通过职工知情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规范决策的民主程序,推动了基层民主建设加快向现代企业的转变,对构建和谐交通意义重大。
    组织机构基本确立,相关体制逐步完善
    但凡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开展好的单位,都成立了专门机构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逐步形成“党政领导,工会、纪委、人事部门分工合作,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了工作实施意见,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内容、形式、程序等均做了具体规定,确保了公开工作有章可循,操作规范到位。
    民主公开形式多样,内容贴近单位实际
    各单位采取形式多样的公开手段。除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外,在闭会期间积极拓展新的公开渠道,由公开栏、简报等单向形式逐步向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中层干部会、专题座谈会及构建网络讨论平台等双向沟通手段拓展,取得了良好收效。公开内容能够贴近企业实际,将企业发展的难点、职工关心的热点和涉及职工利益的焦点作为民主公开的主要内容,有80%以上的职工对公开内容认可。
    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工作得到普遍肯定
    调研发现,职工对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持肯定态度,希望持续开展,增加公开的力度与深度,同时还希望领导层能更加相信、依靠群众,充分发挥职工主人翁作用。
    问卷调查显示,有80%以上的群众对当前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80%的群众认为需要继续扩大规范与完善公开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认为需要进一步深化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比例为100%。


主要存在问题
    部分领导存在思想误区
    调研发现,个别单位的领导对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缺乏积极性,存在一定的疑虑。认为生产任务繁重,没有多余的精力,还有的将厂务公开单纯地与职代会制度划等号,甚至有部分主要领导觉得这项工作是一种负担,重要性不大。
    对此,职工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有30%职工认为“领导思想认识不足”,30%则认为“行政领导有顾虑”,也有10%的认为“工会干部有畏难情绪”。
    系统内工作进展不平
    就目前情况看,各单位工作进度不统一,“先进”与“后进”差距较大。先进单位工作进度不断推进,新举措不断出台;而有些单位还处于起步阶段,甚至采取应付的态度,搞形式主义,未能真正抓好工作落实,使之浮于表面。
    缺乏评判标准与量化指标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开展至今,虽然成效显著,但缺乏评判标准与量化指标体系,也没有进一步深化的政策措施,这些都将成为下一阶段开展工作的主要障碍。


对策与建议 
    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自觉性与坚定性
    各单位都应把思想统一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上来,按照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要求,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消极畏难情绪,绝不能以任务重、工作忙、暂时性困难为借口。要纠正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彻底更正将职代会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单纯划等号的思想。提高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加强创建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职工的创争工作力度,抓好职工队伍建设和职工代表培训,增强其参政议政的能力。将广大职工的注意力与积极性引导到企业生存发展与经营决策上来,最终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提升。
    作为负责具体实施的工会组织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努力开创新局面。
    深化落实各项职权,进一步规范职代会审议程序
    要切实落实职代会各项职权,做到企业重大决策须通过厂务公开听取意见,并提交职代会审议,经其审议后批准实施。
    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及时向职工公开,对于既未公开又未经职代会通过的决议应视为无效。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领导和干部任命,要坚持民主评议和测评,对通不过评议的领导干部,其上级管理部门应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企业领导人员违反职代会决议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有关规定,导致干群矛盾激化,影响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要追究其责任。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力度
    要牢固树立“不抓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的观念,建立一套考评机制,即“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把推行厂务公开作为本单位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实施情况作为考核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重要依据,并与奖惩任免挂钩”。只有这样,“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才不会流于形式。
    健全现有的考核机制,加强上级主管、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作用,设立纪检干部牵头的监察队伍,对系统各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基层可建立职工代表巡视制度,对职代会决议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深入落实责任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具体职责
    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即党委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行政领导是第一执行人,纪检部门是第一监督人,工会是第一组织实施人。通过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制度,发挥整体优势,切实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各项工作做好。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