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8期 第73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12-26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8日 星期日

第四版 < 上一版   
激荡三十年
新闻作者:张永涛
    在一次聚会中,朋友极力推荐资深财经记者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隔日,便到书店购买,不料刚售完,一周后到货,只得耐心等待。好在最终得到此书,分上下两册,彻夜长读,感慨万千,心随文字也激荡。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正是在这几句简单而厚重的文字里,吴晓波以其及具敏锐的眼光,将一个时代的激昂展现。
    1978年的中国,不仅仅是一位老人在深圳画了一个圈的事儿。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庞大国家面临苏醒的历史机遇,千载难逢。
    今天看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是必然的,必然中又夹杂着太多的辛酸和汗水。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的相互博弈,以及曲折的发展史,演绎了一个时代的震荡。
    当年在桂林一个国营工厂,外国记者去采访的时候这样写道:看到工人们都很松闲,有三个女工并没有干活,而是和另外三个女工闲聊,问及她们的生产量,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据他了解,这个有两千多人的大工厂自成立以来没有一个人员被解雇,工厂规定,凡是退休一位职工,便由职工安排一个子女作为接班人。
    在安徽,像年广九这样一个炒瓜子的人却因为自己雇佣的人超过了12人,有人也因此在马克思的《资本论》里找到这样的话:“雇工超过8个就不是普通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是剥削”。而更为戏剧性的是这位年广九从1979年到1989年两度因为莫名其妙的“经济问题”入狱。直到后来邓小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谈到年广九,随后他又被无罪释放,回家继续自己的“炒货”事业。
    再比如可口可乐与中粮公司协商在大陆生产的事情,最初选择在中国上海一家汽水厂生产,却被保守人士“拒绝”,说成是走资本注意道路,最终只得在北京的一个饮料厂生产,因为只能销给北京的一些旅游宾馆,还一度出现滞销。
    这些在今天看来似乎有点滑稽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地方到中央,上报反映经济问题的材料实在太多,包括中央也处于探索阶段,好在还有一大批的弄潮儿,以及探寻中国出路的改革家。此后的二十多年中国经济就一发不可收,在这片神气的大地上也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奇迹,“春天的故事”唱遍全国。1989年当经济发展出现“倒春寒”,一片萧条的景象又开始浮现,但那时的中国已经给自己积累太多的经验,随后一切又在“暴风雨中转折”,进入九十年代,民族品牌在崛起,“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世界,此后就一发不可收。
    总结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此前,举国上下都在总结三十年来发生那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句久违的流行语、一首老歌,一张发黄的照片,一次创业历程,一次试验成功,从汽车到飞机,从泥泞小路到高速路出现,从土窑洞到楼房,从乞丐到富翁……都有着讲不完的故事。
    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国崛起,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奔向未来,当前的“科学发展”,“拉动内需”,又给中国注入新鲜血液,树立了更强的发展信心!
                                                          (作者系宝鸡公路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