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期 第73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8-12-30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7日 星期六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纵横织锦 春光满眼
----------二○○八年陕西农村公路述评      
新闻作者:文 / 中国交通报记者 白秋薇
    作为广大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载体,农村公路和农民、农业紧密相连,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2008年,农村公路建设投资78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5000多公里。这些用汗水刷新的数字,意味着晴通雨阻、肩挑背扛的农村交通现状已经成为历史。回顾一年来的交通发展脉络,我省农村公路“好”字当头,建、养、管、运四轮驱动,协调发展,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修好路
    在农村公路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质量就是民心。洪峰副省长指出,要把质量摆在优先和突出位置,切实为农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实惠、满意的“好产品”。上半年,我省先后两次对全省农村公路工程质量进行实地抽检,单点合格率分别达到93%和95.5%。全省建立起了省、市、县三级质量监督部门,监督范围覆盖全省所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在交通运输部为期3年的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中,省厅制定下发了《陕西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针对2008至2010年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危桥改造、渡改桥工程的建设质量开展活动,要求各市建立健全“八位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并提出了“五个明显”的目标,即质量意识明显增强,监管力度明显加大,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状况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农村公路主要抽捡指标总体合格率提高到95%以上。省厅还制订了质量年活动检查考评办法,通过重点抽检、各市自检的方式严把质量关,奖优罚劣,严格问责。
管好路 养好路
    在2007年13个试点县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的基础上,今年我省完成了80%以上的县(区)改革任务,建立和完善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农村公路管养新体制,养护责任落实,经费投入稳定,各项制度健全,初步实现了事企分离、管养分离。5月,省政府召开了农村公路现场会,会议针对农村公路基础薄弱、管理粗放的情况,一次出台了10个配套文件,抓住了管理的核心、工作的重点,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各市交通局纷纷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管养模式。高陵县打破县乡村道等级划分,按其重要程度进行分等分级养护;石泉县结合实际形成了6种养护模式;合阳县下延管理权限,将农村公路全部按辖区交由乡上养护。如今,农民领养路基,专业队伍养护路面,分工协作、群专结合让曾经缺养、失养的农村公路得到精心细致的呵护。路面平又净,路边树成荫,树下草青青,成为农村公路的新“容颜”。
用好路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我省大力扶持农村客运发展,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今年,建成客运站130个、招呼站3000个,乡(镇)客车通达率100%,建制村客车通达率89%。“走得舒心、运得便捷”成为农村运输的主题词。农民群众出门见公路,抬腿上公交,出行访友、看病上学两脚不沾泥。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客商、货车直入田间地头,瓜果蔬菜迅速运到省内外各大城市。
    这几年,我省农村公路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公路的发展方式将逐步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单一路面型向综合设施型转变,由建设扩张型向路运一体型转变,由通达通畅型向产业支撑型转变。这种转型,将使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也为农村公路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公路部门依然任重道远。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