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1期 第74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9-01-06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17日 星期六

第一版 下一版 >
省厅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下硬茬
质量缺陷引入零容忍概念 做好规划解决盲目建设问题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安立广

    “一个项目对一个村来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就是这么一次,也不可能有第二次,对他们就是百分之百,况且这里面还有他们的血汗钱,他们怎能容忍,如果再不加强,任其发展,随着时间推移,质量隐患显露,通村公路将会被一个个推上审判台。所以必须要有零容忍的概念,修一条成一条,一旦发现问题要重拳出击,下硬茬解决。”

    “如果不加以规范,不引起高度重视,前修后烂,今天的水泥路就会变成明天的泥水路,今天的沥青路就会变成明天的搓板路,民心工程就会变成伤心工程,今天的功臣就会变成明天的罪人,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1月4日召开的全省交通工作会议上,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冯西宁,不讲成绩,直面不足,代表省厅就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做出部署,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显示厅党组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视和建好、管好农村公路的决心。
    2006年以来,省厅强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3年来修建、改建农村水泥路(油路)达5.7万公里,使陕西公路总里程达12.5万公里,公路密度从2005年的26.48公里/百平方公里猛增到60公里/百平方公里,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短短3年使我省95%的乡镇通上了水泥(油)路,70%的行政村通上了水泥(油)路,这在陕西交通建设历史上是一个奇迹。通村公路不仅解决了成千上万农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观念。由于有了路,路边带上了绿化,使农村迅速向城镇化转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村路网结构基本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农村公路虽然取得了陕西交通建设历史上的奇迹,但省厅从“建设西部强省、惠及三秦百姓”的角度,站在创建一个负责任行业的角度,在此次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措施。
    ■ 提高认识,下硬茬解决质量盲点。对质量问题要有零容忍概念,要秋后算账。对于交通厅巡查、厅质监站抽检、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的质量问题,一经查实,必将严肃追究相关人的责任,并和相关单位公路建设、养护计划资金及年终考核、干部职务升迁挂钩。
    ■ 加强规划,解决盲目建设问题。“我们每年投资几十亿元修建农村公路,但却没有一个好的规划,令人震惊”冯西宁说。针对农村公路规划缺失,省厅要求从2009年开始,每个县、市要把各县底子摸清,结合县城经济的发展,根据各县财政配套的能力,根据现有乡镇、行政村的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确定出哪些该通畅、何时通畅,哪些该通达、何时通达,以县为单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把现有的资金,用到最有效的地方,修一条路,要发挥一条路的效益,造福于一方百姓。
    ■ 加强监管。县级人民政府及其交通主管部门是辖区内通村公路建设组织与实施的责任实体,对工程质量负全责。市交通局是辖区内通村公路建设行业管理机构,负责通村公路质量的监督核查工作,对通村公路核查工作负全责;省公路局是全省通村公路的行业管理机构,负责质量抽查工作,对通村公路核准负全责。
    ■ 严格程序,严厉问责。严格资金拨付程序,按已确定规定执行,严格工程核验,对抽查、检测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省厅不予拨付资金,同时要求各单位按照验收、核查、核准的权限,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不能简单地暂不核查处理。
    ■ 总结经验,打造亮点,树立交通形象。结合县域经济的发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利用各种资源,先树立几个典型,然后召开现场会以点带面,把通村路打造成人心工程、民心工程、满意工程,使农村公路真正惠及三秦百姓。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