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期 第74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9-01-09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17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读书之要义
新闻作者:张 东

    自己喜欢读书,或许是性格使然。
    印象中最喜欢的还是《曾国藩家书》,书中精妙的文字曾经被我摘抄到本子上,还作为佳句赠送给爱读书的朋友。现在还会认真体味起当时激动的心情,其中的两句记忆犹深:“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
    曾国藩把读书立志放在首位,与他的处世风格大有关系,他认为,立志就是培养气度,以气度去畅游书海而成为博古通今洞明世事的智者。“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需以明强为本。”应该来说,从读书中塑造坚韧的性格,曾国藩的确有其过人之处。“高明在于天分,精明在于读书。”志向明确,方能凸现气度才智。
    关于“有识”,曾国藩说道:“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也。”又如“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与此书之精局大处茫然不知也。”“穷经必专守一经,不可泛鹜。读经以研寻义理为本,考据名物为末……”以前看书,图个热闹,结果一知半解,真正受用的没有多少。“研寻义理”则表明读书要注重学问的实用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同样一本书,读的人很多,但感悟却不一样。因此要学会谦虚,以虚怀若谷的思想,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样读书才能算“有识”。
    至于有恒,是曾国藩一生强调最多的地方。他曾说:“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埘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责时?但自问立志真不真耳!”这层意境在很多札记家书中也都有所述。如“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页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这大概就是持之以恒永不放弃的读书精神。
    日前重读此书,时常掷书而叹曾公的才思睿智,我的思想也会追随书中所言渐入佳境。想象自己会不会信手拈来便是文章典范,而真正下笔时却每每谈不上意气风发,恰如雏翼稚嫩。但我欣喜,这样的读书精神能像深夜的一盏明灯为我追求的境界指明方向。
    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将经典转换成朴实、用易懂的语言唤醒我们内在的心灵,于每日行色匆匆之际,静下来读一读能再次感动自己的书,写下激励人生的感悟,真正体会一下有志、有识、有恒,岂不快哉!
         (作者系西乡古城收费站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