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潮如涌,来往的路人目光空洞步履匆匆,我都不禁问自己,人们每天究竟忙些什么?一天24小时,真的就分秒必争无暇顾及了吗?其实想想,工作、就餐、行走,有多少时间都是在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中打发掉了,看电视、闲聊、发呆,有多少生命都是在心神不宁浑浑噩噩中消耗掉了。我们没黑没明心力交瘁,像一只永远停不了的满地打转的陀螺。说到底不是“忙”,而是“盲”与“茫”,盲目、盲从和茫然。
最近,我常常思索两个问题,生命的意义在哪里?生命当以哪种状态存在最佳?或许这类问题太深刻,不应由我们常人来解答,应当算是思想家、哲学家研究的范畴。但是我想,作为一个拥有宝贵生命的人,都有权利和责任思考这个命题,来给自己一个更明确、更美好、更有价值的人生。就在我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位老人让我看到了亮光……
这位老人很普通,就在我们单位附近,是一位鞋匠,年事已高,约有六、七十岁。他出摊要视天气、心情而定,一般会选择无风无雨天气晴好的日子出来,从不顶风冒雪。他所在的位置是一条僻静的小巷,这与一般生意人喜爱繁华、成群扎堆不同。他就安然而心满意足地长年守着那条幽静寂寞的小巷。他收费低廉,对于一些小活计,就索性免费或只象征性地收取成本。他似乎并不以此为生,只是晒着太阳,乐悠悠地守着鞋摊,把钉鞋的家什收拾得锃明瓦亮各就其位干净利落。每天陪伴他的,是一部老式的收音机,只要老人在,巷子里总会传来咿咿呀呀的戏曲声、高亢铿锵的评书声,使小巷平添一丝温暖与生机。老人做活细发收费又低,常常有顾客为给皮带打个眼儿、背包断线缝几针、鞋底开胶粘一下找到老人,这些琐碎活在别处怕是要遭冷遇的,在老人这里,皆友善相待有求必应。甚至一些时候,老人为了美观,会用更费时费力的方法使修补的部位看起来平整如新天衣无缝。他对手中所接的每一样活,都不急不躁细致认真,直到满意为止。有时做完活,他会顺便和你聊几句,比如鞋子的款式如何,皮子的成色怎样,让你感到他是一位不落伍、和蔼有趣的老人。每当这时,我总暗暗猜测,这位老人在家中一定是位令人尊重和喜爱的长者,他一定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大家庭,不为基本的衣食发愁,子女孝敬,其乐融融。
不知是否,人到了暮年,才更懂得生命的真谛和生活的内涵。老人虽然只是一位普普通通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生命随遇而安、至情至性、恬淡从容的自然与美。每当想到他,我毛毛躁躁的心就会踏实下来,安定下来。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他年近八十岁高龄时, 曾苦心思索人生的意义,他思考的答案是“享受人生,并且帮助别人享受人生”。这是个令人感到内心安宁的答案。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要平心静气慢慢品味,才能尝出滋味与妙处。这一点,经济学家和钉鞋匠不谋而合。
享受人生,不能让生命在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中化为烟云。享受人生,应当放慢脚步,让心沉静,认真做好手头每件事,踏实走好脚下每段路,投入地享受每一段时光,悠闲地看尽每一处风景,从此不必像赶末班车,争先恐后地朝上挤,然后任由生命轰隆隆朝终点开去。 (作者系西汉公司职工)

第四版
< 上一版
让生命放慢脚步
新闻作者:王艾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