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高速公路即将竣工,陕西交通作家协会组织作家到建设一线进行采风。作家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他们的感受、感慨与感动,本期开始将陆续推出《守望小康――小康高速公路作家采风札记》,以飨读者。
―― 编者
作者简介:陈长吟,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散文网总编辑、西安市作协副主席。
一路春风下安康
■ 陈长吟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冬天正在悄悄溜走,春意已经冉冉而来。
小康高速公路即将竣工,陕西交通作协组织作家去建设工地采风,于是,我又一次扑向魂牵梦绕的陕南。
越野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驶,如同离弦的箭,向前飞去,射入秦岭山中。
我的思想也进入时光隧道,急速向后退去,回到记忆的谷地。
从家乡安康到省城西安的公路,我不知往返了多少次。最早是求学,后来是工作,再后来是探亲,每年都要亲吻它那翻山越岭、曲折多弯、坎坷不平的公路。最初的记忆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我背着被卷儿,搭乘长途汽车到西安上大学。那时候,天不亮就得起来,赶到车站坐进笨重的大客车里,摇摇晃晃地越过汉江,向北驶入山区狭窄的公路。几个小时后,车到汉阴县城,停下来吃午饭。然后再出发,经石泉、两河关,天黑前到宁陕县城,住下,不走了,车要保养人要休息。第二天早早又出发,开始翻越月河梁、平河梁、秦岭梁三座大山。汽车先是轰隆隆慢慢地爬到山顶,然后再疯一样地拐来转去滑下谷底,满车的人翻肠倒肚不舒服,不少人吐得一塌糊涂。如此上上下下反复数次,大山翻完了,人也被折磨地精疲力竭,这才出了沣峪口,上了平路,再驶几个小时,终于看见西安古城墙的影子。
想到这儿,我便觉得心头难受,抬眼看时,今天才出发半个小时,汽车已钻进终南山隧道。这个隧道18公里长,号称亚洲第一公路长隧,但车在山腹间穿行,并不觉得沉闷单调,原因是隧道内进行了特殊灯光带景观设计,两边有绿色的草坪,高大的树木,还有盛开的仿生塑料花卉,抬头望去,“蓝天白云”向车后滑动,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
车出长隧,已是秦岭南麓,但见绿草招手,山桃花笑脸相迎。公路沿着河谷平展地往前延伸,两边是峻秀如画的山峰。西康高速路所经过的国家级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环境优美,植被丰富,乘着汽车在山谷间飞驰,使交通和旅游兼收并蓄了。
不知不觉已两个小时,我们来到包家山隧道。它全长11.2公里,属中国第三长大公路隧道,虽然比终南山隧道短一些,但由于地下水发育旺盛,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包含着溶岩、断层、暗河、软土带等几十种地质灾害,所以施工难度很大。工人们经过艰苦奋战,穿越37条断层,克服了146次强弱涌水,清理了148次大小塌方,只用了4个月时间,就打通了隧道,并创造零伤亡的施工记录。眼下的山洞内机器轰鸣,烟雾弥漫,正在进行后期清理和装饰。我们看到车轮前道路泥泞,地面中间的渠道里流水哗哗,灰暗的灯光下工人们在紧张地作业,洞内空气质量极差,缺氧难受。在施工机车的带领下,我们的越野车东拐西让,终于走出隧道。
打开车窗,长吸一口新鲜空气,肺腑顿时舒畅起来。以前只知道飞奔在高速公路上的惬意,现在终于懂得了美丽是怎样创造的。
过了包家山隧道,渐渐接近安康市,春色的渲染也越来越浓。小康高速公路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一条生态路、科技路、人文路”,隧道道口实现“零进洞”、“无洞门”,路基边坡取消实体护面墙、加强生态防护,排水采用可植草绿化的“碟形边沟”,极大可能的实现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路边出现了南方的矫健植物竹林,那一排排修长的枝影下夹杂着各色花种。近处的房屋白墙灰瓦,呈现出徽派建筑特色,让人感觉来到了江南。
行驶在这条路上,我知道了什么叫公路文化。
西康高速路在尹家营安康枢纽互通式立交桥上结束。这座立交桥像个巨大的美丽的句号,划在大地上也划在我们的心中。
今天只用了两个半小时,我就回到了故乡安康。感觉中是打了个盹儿,做了个梦,醒来就到了。
站在清莹的汉江岸边,想着过去翻越秦岭的两天辛苦奔波,想着现在的两个多小时的春风穿行,觉得真是不可思议的变化。
故乡越来越美了,以后我会常回来。
站立的人和桥
在秦巴山间的月河谷地上,我见到了王军波。
他一米八的个头,穿着夹克服,戴着安全帽,英俊潇洒,相貌堂堂。听着他那浓重的河北口音,流畅自信的语气,人很受感染。
我们是在建桥,也是在造风景。最美的桥就是最美的风景,王军波说。
眼前,一座大型高速公路立交桥已经崛起,现进入收尾和装饰阶段。这是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的最后一个重点工程,也是国家大道包茂线的中心结构。这个桥叫“安康枢纽立交”,安康既是地名,也潜含着人们心中的意愿。将来,有三条高速公路在这个桥上互换。王军波是建造这个桥的总工程师。
站在桥上,眺望四野,一边是巍峨的秦岭山脉,一边是俊秀的巴山峰峦,月儿河静静地在两山之间的谷地中流淌着,于不远处汇入浩荡的汉江。
这个桥,将来是陕南地区最漂亮的现代风景之一。桥周围的绿化树种配置,就有香樟、垂柳、樱花、紫薇、丁香、栀子花、珍珠梅、大叶女贞、小叶女贞球等等,还有挺拔的南天竹、毛竹,真是秀色入眼,芳香扑鼻呢。
看着王军波简短的肢体动作,兴奋得意的神情,我想,这是一个敬重自己工作且能干事业的人。
突然,卞之琳的一首诗涌入我的心头:
你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从小康建设管理处段小平处长的介绍中,我知道了王军波最伤心最动人的故事。
王军波今年32岁,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一毕业就来到陕西修公路。他的家,却安在河北邢台的老家里,家中有妻子和一儿一女两个幼小的孩子。他长期工作在工地,每年只能用有限的假期回家与妻儿团聚。2006年10月的一天,家中打来电话,说妻子有病住院了,他临时请假赶回去,妻子患了白血病,已是中后期。他用了一个星期时间,把妻子送到省城石家庄的大医院治疗,然后又返回工地。因为妻子可以让亲戚照顾,筑路工地却离不开他这个总工程师。2007年4月,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他只得又请假赶回去,握着妻子的手,送她走到生命的尽头。
王军波返回工地,夜深人静的时候,思念起离他而去的妻子和远在老家的年幼的孩子,这个大男人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为了不让工友们听见,他钻进被窝里,捂紧头,任泪水浸湿枕头和床单。
第二天,他高大的身影又出现在工地上,指挥铺路架桥……
如今,桥已建成,陕南人民应该感谢这位柔情硬汉。
这个工期太紧张了!王军波并不知道我的所思所想,仍沿着他的话语轨道继续说:原来定在10月通车,后来提前到7月,现在又提前到5月,只有一个多月时间了。
目前我们最大的困难是,还有一段桥梁要过铁路。施工时铁路就得停电停运。经过层层协商调度,铁路上每天最多只能给一个小时时间,真是有力出不上呢。
不过,我们会抓紧利用有限的时间,保证大桥完工通车。
王军波说着伸出双臂,似乎要去拥抱眼前的立交大桥。
望着总工程师和他的桥,我心中也涌出了几句诗:
你在山中建大桥,
大桥就是你的身影。
这钢筋水泥拌和着血泪,
形成天地间永恒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