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速公路的发展,与中国高速公路起步的时间相同。最早的西三线和西临高速在全国交通建设领域都具有首开先河的意义。1990年,西临高速的建成通车,实现了陕西高速公路“零”的突破。上世纪90年代,在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的交通大发展中,陕西高速公路建设逐年加大投资,在2003年就成为西北第一个突破1000公里的省份。到“十一五”期间,在陕西最早确定的“米”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基础上,新的“三纵四横五辐射”规划格局应运而生,总规划约5000公里。此后的3年间,陕西高速公路再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于2007年突破2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达全省60%的县(市、区)。2008年底,陕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66公里,通达66%的县(市、区),位居全国第9位,高速公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及中部地区平均水平,成为经济发展真正的“先行者”。面对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投资规模、交通运输部加快国高网建设的新形势,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抢抓机遇,超常规发展,提出第三次路网规划――“两环三纵六辐射七横”,简称“2367”网,使路网总规模扩大到8000公里。在这个不断奋进的过程中,陕西高速公路发展又一次进入了“不谈成绩,只争未来”的大气魄、大手笔、大发展进程中。紧急部署 抢开项目 2005年至2008年,陕西建成高速公路1400多公里,累计完成投资720亿元,投资总规模位列全国第三,远远超过了前17年的总和,成为全国交通领域的一匹黑马。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交通发展、突破瓶颈制约”的号令,理顺了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省厅抢抓发展机遇,整合优势资源,精心组织管理,强化质量监督,全力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全面提速、持续加快的新阶段。变冬闲为冬忙、冬慢为冬抢,压缩项目工期,五年变四年、四年变三年、三年变两年。迎难而上,强势攻坚,圆满完成了加快目标。 2008年底,陕西交通系统坚决落实中央和省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重大决策,紧急部署,调整规划,50天内集中开工了9个高速公路项目、8个干线公路项目,总投资727亿元,总规模1238公里。2008年末至2009年初,陕西高速公路再掀建设高潮,安排建设项目24个,建设规模2350公里。陕西省政府要求,要按照“保投产、抓续建、促前期、争开工”的要求,快上多上项目,做好项目带动这篇大文章。 2009年陕西高速公路养护投资15亿元。干线公路养护投资25亿元,完成大中修养护工程700公里,年均优良路率达到86%以上。重点建设西安等5个运输枢纽,高速公路客运做到“路通车通”,并全部实行公司化经营。乡镇、行政村通班车率分别达到95%和85%。适应现代物流需求,促进货物运输转型升级。营运客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0.5%、2%。 拉动内需 交通先行 在当前扩大内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陕西交通发展成为全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重要内容,毫无疑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被摆在了拉动内需的重要位置上。据了解,公路建设可直接带动建材产业、建筑机械、燃油及人工的使用,实现在经济链上的扩展。按照交通投资能够产生具有拉动作用的乘数效应,我省今后四年总投资1800多亿元的交通建设项目将带动大约7200亿元的投资规模,对我省经济发展将起到有力地拉动作用。一条乡间公路可以带动一个村子的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一条高速公路能够带动一个区域、沿线产业实现跨越,发达的交通设施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高速路网还能够将沿线大中小城市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交通走廊或经济走廊,这些走廊将构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带,市场将更加集中,经济发展更加迅速。同时,陕西的高速路网建成后,还能大大增加沿线区域的就业机会,加大区域经济的开发力度,提升沿线房地产市场规模,拉动沿线第三产业的发展,给沿线居民出行方式和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变革。 长远规划 西部领先 今后四年,全省交通建设将投入1800亿元,公路总里程达到13.5万公里。预计到2012年,将实现通市公路高速化、通县公路二级化、县乡公路等级化、通村公路油路化,交通瓶颈制约基本消除,交通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西部领先。 陕西交通在新一轮发展中“好要好出好水平、快要快出高速度”。尤其在高速公路建设中,抢抓国家加快完善国高网、新增迂回线、解决卡脖子拥挤路段的新机遇,以“畅通过境通道、完善骨架网络,增加迂回线路”为切入点,全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年度平均在建规模2000公里以上,这个势头将持续5-8年。交通投资去年接近350亿,今年突破400亿,2010年冲刺500亿,创出高速公路每年通车400公里以上的高水平。到201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2012年突破4000公里。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