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温暖的阳光下,高陵县鹿苑张家村五组绿油油的麦田里,村民们正在绿海中忙碌,村子里只有张大爷在家门口伴着收音机悠然地拉着二胡,一句“好路修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大秦腔直声吼出。
过去,张家村的村民戏称门前的“泥水路”是“晴天能卧驴,雨天能养鱼”。这两年,通村路建设中,一条条兴县富民的康庄之路不断延伸,张家村的“泥水路”变成了真正的水泥路。许多村民都购置了过去想买都不能买的电动自行车。张大爷喜爱穿的布鞋重新上脚了,喜滋滋的他,逢人都说:“门口的‘泥水’路变成了真正的水泥路,村口还通了105路公交车,走近路可以骑电摩,远路可以搭公交车,可方便啦!”
这些天,村里人出门就往村南的地里望几眼。原来,前几日村里招商引资来了县委书记张忠堂包抓的重点项目――“健康农业体验园”。大伙议论纷纷说,多亏了村里修的好路。正在为村里铺路的交通局长党宏伟给七嘴八舌的村民补充说,不但要修好路,还要打造景观路,让观光、生态农业在路的依托助推下,致富路越走越宽阔。
眼下,健康农业体验园的路修到了张大爷家的地头,村里把他家的4亩地划分成每块70平方米的菜园子,发包给西安市里的居民认种、认养,每亩地还给张大爷650元的地租收入。闲下来的张大爷,和村里同龄的老人重新拿起了早些年撂下的爱好――拉二胡唱秦腔,组建了自乐班。偶尔受到邀请出门赶个场子,碰到谁家过个红白喜事的,他们就收拾好家什去吼上几段秦腔热闹热闹。
路致富了,爱好得了收益,张大爷过日子的劲头更足了。滋润的好生活让张大爷似乎年轻了好几岁。这不,每天晨起饭后,张大爷都会迈着轻快的步子在村路上散步。那个悠闲与惬意,怕是一些城里人都比不上的。那绿油油一派生机的麦田,那田间地头张张喜悦的笑脸,让我一下子明白,高陵铺就的条条通村路,在老百姓的心里那就是一条条致富的希望路。
身为交通工作者,格外关心的就是道路。而作为土生土长的张家村人,眼看着路给邻里乡亲带来的变化,心里岂止是动情。从事了十年的交通事业,想着自己曾经“为了大家脚下不再走泥泞路”的誓言正在变成现实,我明白了当初的选择没有错。我还将一直走在路上。
(作者系高陵县交通局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