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7期 第766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9-04-14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乡路蜿蜒
新闻作者:文 / 谢明明
    我的家乡在宝鸡峡南侧的八角塬下。背靠大山,北邻渭河和宝天铁路,310国道老路从家门前通过。孩提时,我最喜欢在门前的公路上与同伴玩耍,总稀罕有汽车通过。伙伴们把能闻到汽油味当作一种荣耀。那时的310国道,沙石铺路,弯急坡陡,路面狭窄,凹凸不平,大雨过后,积水成潭,行走很不方便。有时等上一天,也见不到一辆汽车通过,心里很是失落。
    道路不便,过河更难。至今想起当年过河的情景,仍心有余悸。那时,要过渭河办事,只能从宝鸡峡大坝上通过。坝内水深,浪花常常溅湿脚面;坝外坝体高悬。为了顺利过坝,只好按照大人们的指点,目不斜视,盯着正前方山壁上那条竖直的标线,重一脚轻一脚地前行,大气不敢出小话不敢说。走到大坝北头,从涵洞里飞泻而出的洪水,咆哮如雷,像硕大的狮虎猛兽,随时能将人吞噬。直到走出大坝,犹如死里逃生,大口喘气。遇到下雨,水漫大坝,只好排队搭乘小木船。听着钢丝绳和船体的吱吱作响,常产生绳断船翻命绝于洪水之幻觉。
    如今家乡的路,四通八达,又宽又平,风景如画。条条公路犹如蛛网,我的家乡也被绕进了公路网中。通往邻近村镇的路,都成了水泥路,就连那阡陌纵横的机耕路,主干道也变成了砂石路。少了攀爬上地,肩挑背驮;多了车拉车送,机耕机收。门前那条310老路,已重新修建,沥青路面。那条路上,货车、农用车、拖拉机、三轮车、摩托车、自行车、私家车川流不息;运蔬菜瓜果的、送农资产品的、旅游的、走亲访友的车辆来来往往;私营的、国营的客车半小时一趟,招手就停,出门远行快捷方便。从宝鸡峡向东延伸,十多公里的渭河上,有了风格各异、造型精美的各种桥梁、隧道十余座。如今,要过渭河,就近过桥随你愿,轻车疾步到彼岸;要出远门,沿乡村公路,踏上212南北任驰骋,驶入310东西凭奔驰。过河走坝、雨天摆渡、出门难行已成为昨天的记忆。
    蜿蜒的乡村公路,连接起了公路交通网,网进了村庄,网进了我家。网去的是封闭落后的思想、自给自足的经济、祖辈人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网来的是四通八达的交通、开放文明的观念、日新月异的乡村巨变、科技信息的快捷灵便、农副产品的直达海岸、源源不断的滚滚财源和生活方式的巨变。
    乡路弯弯,乡路蜿蜒,乡路无言,乡路给村民带来的是快捷方便。
     (作者系宝鸡交通征费稽查处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