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3期 第77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9-05-05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榆林市有效破解农村公路筹资难题
新闻作者:文 / 张德馨
    多年来,受资金的制约,榆林市农村公路建设一直速度缓慢,且标准较低、建设质量不高。近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农村公路建设也呈现出持续加快发展的态势。据统计,“十一五”前3年,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41.5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1271公里,分别是“十五”期间的2.2倍和2倍。作为广大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载体,为新农村建设、产业开发、农民增收、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保障,广大农村地区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农村公路的持续快速发展,一切源于全面落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并形成多元化的筹融资机制,有效破解了建设资金短缺难题。
    政府主导,加大市、县(区)财政投入。市政府出台了《榆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决定》。从2006年起,市级财政每年预算内列支不少于5000万元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3年来,市级财政累计配套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近2亿元。各县区政府积极履行政府主体责任,一方面,制定出台了农村公路征拆砍占等环境保障优惠政策,为农村公路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在“财政蛋糕”切分中,向农村公路建设倾斜,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2008年,县区财政累计配套农村公路建设资金5.79亿元。神木、府谷、定边、靖边4县,农村公路建设省补以外不足资金,县财政全部“买单”,不向群众收取一分钱,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普通老百姓。
    部门引导,有效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要求,把以工代赈、扶贫重点村建设、移民搬迁等涉及乡村道路建设的项目与农村公路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捆绑实施,缓解农村公路建设的筹资压力。
    社会支持,充分吸收企业和个人赞助资金。采取地企共建、互惠互利的办法,动员煤矿、油气钻采等企业和当地能人、富人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出资建设标准较高的农村公路(路面一般在4.5米以上)。2008年,吸收企业及个人赞助资金3.94亿元,占农村公路建设总投资的18.4%。榆阳区与壳牌、长庆、辽河等石油、天然气钻采企业达成合作共建协议,争取企业赞助资金225万元;定边县积极与驻地企业协调,全面实施地企合作共建项目,修通区间道路,累计向延长油田争取农村公路建设资金7000万元。陕西兴茂侏罗煤业镁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乃则投资1.3亿元,新建二级通村公路22.3公里;榆阳区补浪河乡点连素村宋云山个人投资2100万元,建成高标准通村水泥路4条28.3公里。
    群众参与,广泛发动群众投资投劳。按照“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修路积极性。坚持民主决策、村民自治政策,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采用“一事一议”的办法,动员群众自愿投资投劳,改善出行条件。2006年,榆阳区红石桥乡5个行政村集资55万元,建成通村油路两条40公里;2008年,佳县通村油路建设群众筹资600余万元,占该县财政收入的近一半。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