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地震牵动着全世界人的心,汶川被永远的记在了历史上,汶川被世界所关注。这在中华儿女和全世界人们心中都留下了一段刻骨铭心、难以磨灭的记忆。在灾难面前,陕西交通人不惜一切代价,誓将所有入川道路保通保畅,为救援大军的入川大营救赢得了时间。陕西交通人的顽强与坚韧,感天动地。转眼到了2009年5月12日,这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日子,陕西交通人的大爱之心依然铭记着四川同胞曾经伤痛的眼泪,还会时不时触痛他们内心的神经。回忆起保通保畅的每一个场面,就像昨天才刚刚发生过一样。
责任:快速畅通入川 免费周到服务
陕西地处中西部门户,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几乎是大半个中国通向四川的要塞。作为大动脉的宝成铁路因109隧道在地震中事故中断,致使陕西公路交通的压力骤然加大。华东、华中、华北、西北的救援车队,都汇集西安转换后,从京昆线到四川广元,然后进入灾区。108、210、316三条国道和212省道是翻越秦岭的崎岖的盘山公路,路途遥远而且运力脆弱。救灾大军和救灾物资的入川道路就主要仰仗了西汉高速这条生命线。一时间,西汉高速和入川国道、省道从密密麻麻的地图上进入了共和国总理的视野。温家宝总理“救命线”的定位直接把陕西境内的西汉高速和国道、省道推到了生与死之间的关键位置。
省高速集团、省交通集团、省公路局、厅运管局,及全省11个市区的交通人全体上路,4800台设备倾巢出动,排除险情,保畅工作更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在省内各条高速公路及国道省道上全面推开。省高速集团迅速成立了保畅、排障、工程救险、抢险等6个应急分队,分布在所有的收费站口、重要的交通重点部位候命。其实陕西的灾情已经痛彻肝肠,而且全省继续受愈来愈接近陕西的余震威胁,无数座房屋被毁,数万受灾群众无家可归。宁强离震区也很近,那里也是灾区,临近3个公路管理局的2000多名养路工、路政人员都在路上随塌随抢,保证畅通。他们把所有能动的装载机、掘土机、推土机都放到路上,即塌即抢,即抢即通,没有因路上的一块石头挡住救灾车辆前行的步伐。
面对5月12日地震造成的交通不畅,陕西省交通系统投入近8万人次,全线上路激战13小时排险抢修,及至5月13日凌晨4点,陕西境内所有入川道路全部抢通,进入24小时无眠守护,开始迎接如潮的救援车流,西汉高速也就成为一条快速入川的非常道。13日至14日,大批救援部队的车辆就从西汉高速赶赴四川灾区。
宁棋路西接四川,而潼关则东连全国。5月13日,来自祖国各地的救灾人员和救灾物资开始大规模从潼关进入陕西,又通过西安绕城高速进入西汉高速入川。十几万大军和大半个中国的救援物资潮水一般从京昆、包茂、连霍、福银4条高速公路涌向西安,然后由西汉高速以及另4条国道入川。西安成了入川的总阀门。西汉高速是唯一的入川高速公路。
这是和平年代里的一场战争,敌人便是灾难,陕西交通人用爱心和勇气与灾难抗争。以战士的姿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上,既然是战场就没有退路。在大灾大难面前,陕西交通人敢于铁肩担道义,而且绝不含糊。陕西交通系统首家向来自全国的救援车辆、救援部队、救援人员实行双免:免除道路通行费、免费供餐。从潼关到西汉的华山、良田、秦岭、勉县、洋县等5个主要服务区提前都做好了接待的准备。来多少士兵都保证四菜一汤,沿途军车所到之处,管吃管住管加油,走的时候还给带上火腿肠、方便面,能装多少就让装多少。车加油、人加餐,子弟兵和人民的关系在陕西的每一个驿站上,都有着最新、最美的注释。
信念:急灾区之所急 解同胞之所难
地震灾难波及了祖国各地,西安火车站以及宝鸡、咸阳、汉中等地市的车站从5月13日开始就挤满了川籍返乡人员。由于宝成铁路中断,常规客运已远远不能满足剧增的需求量。偌大的西安火车站里,急切的心情和急躁的情绪牵动着陕西交通人的心。强烈的责任心和感同身受的川陕情谊,让陕西交通人心急如焚。厅运管局连夜调集500辆客车,开始了川陕之间的情义大接送。用最热情的方式接来川籍旅客,以最快捷的方式站前上车。乘车免费,餐饮免费,同时配备医护人员,快捷安全地护送川籍旅客返乡。西安、汉中、宝鸡、咸阳的数百辆出租车也纷纷加入到免费义送川籍旅客大返乡的悲壮大潮中。
大灾当头,人命关天,道路就是救命线。陕西交通系统一手抓保畅,一手调集精兵强将,直接入川实施零距离援助,为抗震救灾奉献陕西交通人的力量。5月12日17时,省公路局根据省交通厅和国家交通运输部的指示,火速筹备向灾区运送战备钢桥。仅用两天时间就征集21辆大货车,从西安、渭南、安康三个战备库,完成了5座战备钢桥的装车集结工作,在余震中直驱震中地区。当得知四川运输力量不足时,厅运管局立即从汉中、宝鸡、咸阳、渭南、延安等地星夜调车,全省积极响应,迅疾出兵,千里驰援。5月22日晚12点,225位勇士司机驾驶102辆卡车,冒着余震的威胁,踏着震颤的土地入川了。
当时汶川还进不去,仅有的道路也是余震不断,滚石塌方时有发生,从成都到汶川必须要绕道阿坝州的马尔康700多公里的艰难路程。陕西救灾运输车队,正是那支翻越海拔4000米的夹金山和梦笔山的英雄车队。车队全部配备双司机,人休车不休,自带干粮。饿了就咬着吃干方便面,困了就在车上睡。从阿坝(州)的马尔康到汶川一边是河流,一边是山体。翻梦笔山的时候正赶上下大雨,而且余震不断,车外的温度还特别低,只有4度。他们就这样不停息地奔波在最需要也最危险的地方。陕西司机胆子大,作风硬,身体壮,技术好,敢闯敢拼,是颇受赞誉的老陕车队。入川11天,总行程就达30万公里,为最危险的震中地区送去了大批的救命药品和救灾物资。
在陕西车队穿梭于四川灾区的同时,另一支陕西交通支援灾区公路抢通保通突击队已经组建成行。这是一支工种齐全、业务过硬、设备精良的专业突击队。大地震发生以后,广元市交通基础设施损坏特别惨重,山崩地裂路基沉陷,从广元到青川灾区的两条通道路基基本断完,全县25万灾民无家可归。地震以后,陕西抢通保通突击队,就是在这样的危重情势下入川的。在突击队入川前,先锋官已先期到达,开始了工作。环境极其严峻,几乎没有工作条件。青川县城整个办公瘫痪,所有的单位都在账篷里面办公,没有水、没有电、没有通讯、没有网络。抢险队先行官马迅发回的情况报告是用柴油发电机带动的传真机发出去的。陕西突击队就是按这份传真提供的情况,组织抢险设备到达青川工作地点的。
陕西交通抢通保通突击队承担了进入青川的唯一通道和从青川到平武的通道等13条道路的抢通任务。突击队进驻青川的当天下午就遇上了6.4级的余震,真像是山崩地裂。房屋上面的瓦片,像风吹草一样哗啦哗啦就往下掉。突击队员顶着余震迅速展开道路抢通工作。一天下午,装载机、挖掘机正在抢险过程中,发生余震。满山都在冒着白烟,一个大约有12立方米的巨石,从突击队的第二辆车的上空飞过去,第三辆车的挡风玻璃被飞溅的碎石砸坏。陕西交通突击队在青川抢通保通的二十多天,大家是不分昼夜地工作,连续作战,不仅解决了青川地震灾区救援物资、救援部队顺利到达,同时还包括绵阳市、中武县救灾物资和救灾部队顺利到达,他们承担抢修的274公里的通畅,正是陕西保畅工作的高强度延伸。陕西交通人既承担了陕西自己的责任,又主动承担了祖国受难土地上的痛苦。
6月6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一行在检查青川县灾后道路抢通保通工作时,专程慰问了驻扎在青川县凉水镇的陕西抢通保通突击队员。在这期间,省交通厅厅长曹森到青川一线,代表厅党组看望突击队员。并传达了陕西省委、省政府和陕西交通系统对突击队员的亲切关怀,这也显现出了一个灾区对另一个灾区的无尽牵挂。陕西的力量就是通过这一支又一支英雄无畏的救灾队伍,有效地凝聚到了全国抗震救灾的最前沿。
2008,对于陕西交通人来说,“保通保畅”这个词是用数万人的奋斗铸就的。而这突然爆发的能量,其实早已植根于一种责任和信念。如果没有这种责任和信念,西汉高速在2007年打通是无法想象的,那是一场与2008年5月的保通保畅几乎一样艰苦卓绝的硬仗。真是不敢想象没有西汉高速的抗震救灾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果。
凭着钢铁一般的责任与信念,陕西交通人在短短几年里,让高速公路穿越了世界黄土沉积最厚的黄土高原,穿越了驼铃声声的毛乌素大沙漠,两度打通了中国交通千古难题的秦巴山脉,向世界亮出中国交通人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