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通往四川重灾区的道路严重受损,258公里的西汉高速成为进入四川的生命线,温家宝总理要求陕西千方百计确保入川的救灾人员和救援物资畅通无阻,省政府领导指示:西汉高速公路必须保畅通、保安全、保供应。一时间,装满救灾人员和救灾物资的车辆全涌向了西汉高速,车流量剧增,沿线服务区人员严重短缺!
国难当头,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广大师生和灾区人民血脉相连。从2008年5月16日至6月1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公路系、汽车系、信息系和基础部的54名学生志愿者带着学院领导的嘱托和全体师生的情意奔赴西汉高速沿线秦岭、洋县、勉县、宁强四个服务区,开展服务救援工作。志愿者们以自己满腔的热情和辛劳的汗水奏响了一曲“生命线上的青春之歌”。
在汶川大地震周年祭之时,学生志愿者刻骨铭心的记忆把我们又带回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抗震救灾的那一刻……
服务区:我们的实践课堂
志愿者们到达服务区的主要工作是在餐厅做服务、在超市做导购、为救援人员和司机发放食品和饮用水等。一上西汉路,同学们看到赶赴灾区的解放军、武警、消防战士和全国各地的干部、工人、农民、个体老板、大学生、少数民族同胞、甚至僧人和聋哑人志愿者,他们没有工夫休息,匆匆来匆匆去。看到到解放军战士等不及热开水泡面,几乎人人吃着嘎叭嘎叭响的冷水泡面;看到司机师傅为了赶时间,几天几夜都未合眼;看到了从灾区出来的志愿者,常人一份都吃不完的盒饭,他们经常是狼吞虎咽三、四份;再看看厨师,在火苗高蹿的炉膛前,不停挥铲扬勺、汗流浃背……
同学们被深深的震撼了!书本、媒体上“最可爱的人”就在站在我们面前!他们就是英雄!他们是我们的榜样,这里就是最好的课堂!同学们胸中激荡着民族自豪和使命感,决心以努力的工作和热情的服务表达他们的感动,为抗震救灾做出贡献!
余震中:我们接受的考验
秦岭山中的条件比较艰苦,各个服务区自然环境差异很大。14名公路系的同学被分配到秦岭服务区,这里是入山的第一个服务区,司机多在这里停留吃饭,接待量很大,最为繁忙。
超强度的工作,艰苦的生活环境,以致一些同学生了病。一个同学感冒咳嗽,身边没有药,一起的同学想办法给他找到两包治疗儿童咳嗽的药;当同学忙得忘了吃饭时,别的同学会给他留一份饭;当队员累得呼呼大睡时,去上班的同学会为他盖好被子,轻关房门……杨贵威同学描述雨天睡帐篷的情景:外面下大雨,棚中下小雨,床下流小河,睡得不是被窝,是“水窝”。生活条件艰苦,可他们却认为,越是艰苦越能锻炼自己的意志。
烈日炙烤,大地生火,宁强服务区天气炎热。志愿者们工作是在公路边给过往的司机送水和方便面。没有遮阳伞,同学们几乎是天天“洗桑拿”,服务区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太热的时候你们就坐到桥下去”。王炎卿同学却说:如果坐到桥下去,过往的司机就看不到我们了,我们是来服务的志愿者,这是我们的责任。
5月27日宁强发生了5.7级的强烈余震。在宁强服务区的经管系4位同学感到了地动山摇的恐惧。李叶给家长打电话说:“我很害怕,但是同学还在这,自己就不能当逃兵”。回来后,他的妈妈对他说:“孩子,这次你经住了考验!你要临阵脱逃,妈妈会瞧不起你的”。同学们感慨地说:从来没这么累过,这么苦过,这么提心吊胆过,可也从来没这么充实过,从来没有感到活得这么有意义过!这是我们毕生的财富!
国难当头,我们的志愿者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他们不怕吃苦,不怕劳累,不怕余震危险。他们说道:“作为党员,在国家有难的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才能对得起党的培养和教育;作为陕交院一名即将成为交通人的学生,去服务区为交通战线抗震救灾保畅通服务,这是我们的责任和光荣。”
成熟了:我们的收获
志愿者们在西汉高速的工作和服务,得到途经西汉高速的解放军官兵、救灾志愿者和四川灾民的好评,交通运输部、省委、省政府、省交通厅领导在考察抗震救灾途径个服务区时,对他们表示了慰问。省交通厅厅长曹森动情地对他们说:同学们辛苦了!你们是好样的!5月23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武汉等党政领导专程看望学生志愿者们,他勉励大家,“你们的生命将会因为你们参与西汉高速保畅通的战斗而辉煌”!
一年过去了,同学们说:“5・12”汶川大地震的经历,我们看到了废墟和死亡,但是,更看到了民族团结和力量,看到了精神与希望!志愿者队长学生党员南军说: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明确了人生的目标和方向。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共和国的青年,从灾难中重新审视自己,思考社会。灾难让他们成熟,灾难让他们更加自信地肩挑起中华民族振兴的责任。未来的中国,一定因为他们而辉煌!
生命线上的青春之歌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志愿者抗震救灾回顾
新闻作者:文 / 刘辛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