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5期 第77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9-05-12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古镇,震后重生
新闻作者:张春波

    青莲,位于四川江油市的一个静谧古镇,李白的故乡。
    由于有亲戚在江油居住,因而我也无数次到过青莲镇。这是一个桑田肥沃之地,它山环水绕,青瓦粉墙,民风淳朴。然而,这个沾着诗仙气息的美丽小镇,在汶川地震中却变得断垣残壁、瓦砾遍地,随后的唐家山堰塞湖溃坝危险更使其成为一座“空镇”。地震是灾难,但小镇在一颗颗炽热的爱心中,细细地、密密匝匝地缝合着流血的伤口,艰难重生……
    汶川地震周年前夕,我决定去青莲看看。汽车沿成都到江油的高速公路行驶,一路经过的德阳、绵阳都是地震的重灾区。透过车窗,“挺起不屈的脊梁,重建美好家园”、“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快灾后重建”等标语随处可见。
    车入青莲,在小山丘围成的平原里,夯歌飘荡,曲调高亢,爆发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那是村民们在打石夯,平整地基,建房盖屋。而田间的农人正在耕地、撒种、施肥、育苗,忙碌的身影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地震虽然摧毁了他们的家园,但只要这块深藏着他们的语言、气味和血脉的土地还在,希望就在。他们没有因灾难而放弃劳动,没有因灾难而沉沦,他们有着坚强的生命力,为了生计以顽强的毅力捍卫着人的尊严。
    在写有“青莲古镇”的仿古大门处下了车。行走在古朴沧桑的街道上,两侧多为明清仿唐木质建筑,但在地震中都损毁严重,重建的方案已经规划完成。河南郑州市对口援建的城镇居民区、农房集中安置点、学校、卫生院、敬老院、饮水工程等都开始修建。因而,挂河南牌照的车辆穿梭来往,操河南口音的话侧耳可闻,以“中原”命名的项目随处可见……
    李白二十五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回过故乡,这是古镇心中永远的痛。而诗仙也只能在静静的夜晚,吟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绝唱。可谁曾料到,那令诗仙魂牵梦绕的陇西院、太白祠、粉竹楼却在地震中垮塌、拉裂、错位,千疮百孔。在太白祠,一位河南文物局的修缮人员说:“李白成长在江油,而杜甫生长在河南,他们早在唐朝就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恢复李白故里的原貌,不让古镇再次心碎,是我们的责任。”朴质的话语,饱含着浓浓深情。
    临走时,看见一对孩童正在板房旁的一堆砂石处玩“砌楼房”。“楼房”已经建好了,可孩子依然在不停地夯实加固,嘴巴还嘟噜着:“震不垮,震不塌……”我走近他们:“小朋友,你们修的楼房可真漂亮,能给我讲个李白的故事吗?”稚嫩的声音几乎异口同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顿时,我的心被震撼了。坚持铸就信念,这个激励过李白的故事,如今将再次鼓舞人们,实现古镇的震后重生!
    震后一年,青莲古镇的容颜在恢复,韵味在重聚。但小镇永远不会忘却2008年5月12日,纵使痛彻心扉。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