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2期 第78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9-06-05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高陵大公交效应初现
村村通公交 致富新城乡
新闻作者:文 / 高 涛

    近年来,高陵县全力构建城乡一体化交通运输大通道,实现“村村通公交”,让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同时,也缩小了城乡差别,让城乡经济社会跑在了宽阔平坦高速的“大路”上。
好路通上大公交 群众日子好红火
    截至今年5月底,高陵88个行政村通车总里程已达466公里,通车率达到100%。大力实施的“村村通公交”策略取得明显实效,12条农村班线和72辆公交车基本覆盖了740个自然村,极大方便了沿线群众出行和农副产品的外运。
    特别是今年2月开通的318路通市大公交,让群众进城更加方便,大公交到了家门口,不仅缩短了城乡距离,更加快了高陵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乡亲们看着37座50台公交趟趟满座高兴地说:“现在出行同城里人一样,来回坐公交车,方便得很呐!”县委书记张忠堂、县长赵寅科等检查318开通运行情况时,有群众就打趣地说:“高陵交通局把公交车通到家门口,让自行车都下岗了。”
    车,让物流活起来。在何村,每天早晨,村民们享受交通便利、“坐享其成”的农副产品运销,在早饭以前即可把各类新鲜蔬菜送到城里的菜市或超市。所到之处,群众谈得最多的是路通车通带来的变化。种植露地菜的北孙村村民曹汉民说:“过去,泥水路,‘晴天能卧驴,雨天能养鱼’,人难走车难行,农用物资难以购进,农副产品难以出售,而今公交车通到了村头,菜不但好卖了,还能卖上好价,就连现在村里小伙子娶媳妇也好说了,女方要的彩礼也少了。”
哪里通上大公交 哪里就有大流通
    哪里通车,哪里就有大流通,哪里就有群众“城乡一体”的便利与美景。高陵“村村通公交”的“大交通“犹如畅通的“动脉血管”,从根本上拉近了城乡距离,延伸和扩大高陵城市空间,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向一体化转变。现在,道路沟通了城乡各种交流和方便了老百姓出行,并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年刚过,前来高陵看房的西安居民络绎不绝,泾河工业园区1个月销售商品房逾百套。笔者看到,方正花园、龙江、水榭花都等售楼部人头攒动,据龙江・秀水园一名姓谢的工作人员说,他们仅上月签订合同就达30套。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出行,高陵努力提高司乘人员服务意识,定期开展“树交通形象,创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同时,狠抓安全不动摇,坚决取缔“电瓶三轮车”,发展了260台出租车,为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客运服务。由于责任到人、措施有力、组织到位,近年来,高陵客运市场从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路运站一个都不少 宏伟目标在努力
    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该县交通局在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基础上,千方百计争取资金修设站点。邀请长安大学的专家和教授对全县的农村客运班线进行考察和论证,制定完善了《高陵县“十一五”农村客运班线发展规划》,力求通过建立以二级客运站为龙头,各乡镇四、五级站为节点,四通八达覆盖全县的客运网络,更好地来服务城乡经济。目前,拥有的县城二级客运站和修建完成的4个乡镇客运站,以及因地制宜修建的87个“候车亭”和148个雨棚式招呼站,让大家候车不再淋雨晒太阳,基本满足了群众乘车需求。
    在按照“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安全运行,环保节能”的原则不断优化运力结构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他们让高陵人在感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享受着大公交带来的城市生活。该县交通局在帮建的榆楚乡榆楚村隆重举办的“走进乡村路”大型大秦腔慰问演出活动,附近500余村民顶着寒风赶来观看,群众高兴地将牌匾锦旗赠送给交通局,感激地说,“交通局把车通到大家的心坎上,让我们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像城里人”。
    朴素的话语,却是实实在在的真理,新农村致富靠什么?靠路通靠车通。如今,你看,那一辆辆公交车上的农民兄弟,带着土特产、农副产品到县城去出售,晚归时客车里满载收获的喜悦笑容,不就是新农村建设的缩影吗?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