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西北地区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公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已全面完成路面施工,目前,正在加紧进行收费站广场、绿化、房建等配套工程建设,向最后的通车目标全力冲刺。建设管理处处长党延兵告诉记者:“目前,各项收尾工程正在紧张有序地加快进行,6月15日将实现交工验收。剩下的时间,我们就是在细节上进一步精雕细琢,力求完美,打造融科技、环保、景观、人文于一体的‘省门第一路’!” 为了实现“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建设目标,管理处不断更新建设理念,创新管理思路,积极推广应用了多项省内、国内甚至世界首创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打造“科技路”。譬如在桥梁桩基采用桥梁后压浆技术,增大了桩基摩擦力,缩短了桩基长度,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在渭河特大桥上创造性的大面积使用排水性路面,克服了多项世界难题,为以后桥梁排水路面的铺装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此外,机场高速还采用抛丸技术对桥面混凝土浮浆进行打毛,以增强桥面沥青铺装层与混凝土的黏结力;收费采用了自动发卡和ETC不停车收费系统,收费站车道采用彩色路面;全线首次安装防雾灯,即使在大雾天气里,也不妨碍车辆正常行驶;首次引进了美国雷鸟轮灌控制系统,实现了资源节约和智能化控制。这些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打造了机场专用高速十多个工程亮点。 机场专用高速路线途径西安咸阳结合地带,工业园区众多,同时又是汉文化遗址保护区,因此,从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力求与沿线自然景观相和谐,打造“环保路”。作为一项环保技术,橡胶沥青因其能对废旧轮胎再利用而被广泛使用。为解决桥面防水和层间粘结问题,机场高速成功引进该技术,橡胶沥青碎石封层替代桥面防水材料,共计利用870吨废旧轮胎。在朱宏路立交,用大量的建筑垃圾把立交区的洼地填平,上面覆盖熟土,种植大面积草坪,其中点缀高大乔木,建造成了一个小型的城市公园。全线采用的排水路面不仅提高了行车的安全度,也大大降低了行车噪音,同时在部分路段设置隔音板,进一步避免对沿线村镇造成噪音污染。为了避免路上排水对沿线农田的污染,根据实际在全线设置了多个蒸发池,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农田。而近7公里的渭河特大桥,不仅节省沿线的城市用地、农村耕地,同时路线绕行避开了秦咸阳城遗址,有利于环境保护。 根据工程地域人文特点,打造“景观路、人文路”。经过不断优化设计,在众多的方案中最终确立了“新汉风”的景观定位,在机场收费站建成了浓缩汉代文化、具有古城堡造型仿古大棚;在终点挖方段边坡上雕刻了“丝绸之路”和“蔡伦造纸”两处汉代文化大型景观浮雕;在跨线桥装修和房建工程外观上选择了汉代建筑的代表色“灰色”为主色调,展现了汉代文化,彰显了古都风韵。设计单位省公路勘察设计院陈长海总工程师介绍说,“在高速路上的房建设计中,充分考虑西安现代气息和古城特色两大特点。机场收费站采用汉代风格的建筑形式,让人们充分感受西安悠久人文历史的厚重;而朱宏路收费站采用飞机抽象造型,预示着陕西经济的腾飞,让刚下飞机的外地游客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绿化设计中,在中分带形成错落有致,乔、灌、草、花、石结合的立体绿化效果;立交区完成了以“桃园”、“杏园”、“柿园”为特色的田园风光小景;朱宏路收费广场,采用高大乔木和宽阔的草坪结合,形成大面积园林式绿化景观,同时配以景观石、夜间景观照明,实现了动静结合,昼夜有别的特色景观亮点。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