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厅运管局《关于加快客运企业清理挂靠经营步伐 大力推行集约化公司化经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动集约化公司化经营工作的通知》精神,渭南市将清理道路客运企业挂靠经营行为作为深化改革、调整企业产权结构的突破口,加快推进集约化、公司化经营步伐。通过全市运管机构和客运企业的共同努力,道路客运经营集约化程度大幅提高,运力结构和网络结构得到优化,市场运营秩序不断规范,行业服务质量普遍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比较明显。特别是白水县“三农快客”的试点成功,为全市农村客运向纵深发展,扩大道路客运覆盖面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农村客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达深度不够、班线结构不合理。到2008年底,全市建制村通油(水泥)路率已高达98%,而建制村通班车率为95%,通班车相对滞后。客运企业热衷于一端为县城的客运热线,对沿线工矿企业村庄较少、人口稀疏的客运冷线投放运力、付出劳务的积极性不高。2002年和2003年取消了个体7至15座小型客车后,全市农村班线几乎一刀切为19座客车挂靠公司运营。致使农村客运通达深度不足、覆盖面不够,偏僻地区群众出行难现象十分突出。 受体制和许可权限制约,形成了公路客运县域性壁垒。县境内的农村客运班线由县级运管所许可,市内毗邻县之间的农村客运班线由市运管处许可,省、市际毗邻县农村客运班线由厅运管局协调后许可。三级层次的农村客运班线经营许可,越往上走难度越大、时限越长、甚至无法实现,形成了跨省、市毗邻县域之间没有“断头路”,而有“断头车”,造成两地沿路群众出行不便、交流受阻。 服务质量不高。农村客运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服务意识差,管理教育缺失。各挂靠客车实为家族式私营,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能力普遍较差。强力推进农村客运向纵深发展 今年,渭南市运管处要求全市各县都要开通“三农快客”班线,在工作中一定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取得实效。 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运管机构要通过交通主管部门向政府积极汇报,并与相关部门有效沟通,争取多方的理解和支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在站场建设、资金补助、规费减免、融资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优化市场运营环境,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对正常经营的农村客运车辆不得随意拦截和处罚,并给予有效保护。 科学规划,积极引导。运管机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三个服务”。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约经营、规范管理、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根据县域的经济状况、人口分布、村庄布局、道路特点等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编制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分步稳妥推进。 落实好经营主体。选定的客运企业要有良好的社会责任心,要有提供普遍服务的能力,要以服务好农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己任;不能只抢占热线,放弃冷线;要及时足额对营运单车发放农村客运补助资金,合理调整减免企业管理费,科学管理,诚信守法经营。 履行职责,强化安全监管。运管机构要克服农村客运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困难,建立长效机制,搞好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工作。认真履行“三关一监督”职责。严把经营资质关,杜绝无经营资质的企业、个人从事农村客运;严把车辆技术关,推荐好车型,在关中平原地区尽量选用14座以上客车,以避免运输过程超员,有利于节能减排;严把从业资格关,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技能、便民服务水平,未取得“从业资格证”和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农村客运;加强对农村客运站点的日常安全监管。 加强服务质量监督。要重视农村客运服务质量工作,在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出行问题的同时,还要提供优质的旅客运输服务,以《道路运输驾驶员诚信考核办法(试行)》为抓手,规范从业人员服务行为,以“文明客运班线”、“优秀驾驶员、乘务员”创建活动为载体,促进农村客运服务质量全面提升。 解放思想,更新经营理念。客运企业要借鉴白水“三农快客”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求实创新。打破传统的定线、定班、定点经营模式。因地制宜,采取定线不定班、循环发车;一线一公司、一片一公司、片区循环运营;开通赶集车、学生接送车等多种灵活有效的运营模式。实行统管经营,规范承包经营,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 清理客运挂靠,实行集约化、公司化经营,为客运企业产权结构调整、资产有效置换、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增产增收、树立良好形象和客运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一次非常难得的新机遇。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集全行业之智慧和力量,强力推进农村客运向纵深发展,做到路通、车通、人通、财通。有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