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9期 第78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9-06-30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8月04日 星期一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再造塞北风景线
三○七国道榆林段
新闻作者:文 / 图 曹汉秀

    曾经被群众呼吁为陕西省最难走的国道――307国道吴堡至魏家楼段大修整治工程,目前施工进度正在加快进行。
    307国道,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按山岭重丘区简易三级公路实施。七十年代初逐步由晴通雨阻的土路改建为油路。路面结构为3公分沥青碎石表处+15公分石灰陶砾,道路等级极低,路面结构薄弱。这条公路当初建设时,土法上马因陋就简“大打人民战争”修筑,设计上先天不足,坡陡弯急,平纵指标低,线形极差。桥梁除黄河大桥为刚桁架桥外,其余均为简易石拱桥,根本难以承载重交通的负荷,而且多数桥梁处于急弯陡坡处,为事故多发路段。多年来主要靠道工日常精修细养维持交通,曾被称为“补丁路”。1998年为迎接交通部307国道文明样板路验收,全线进行了3公分沥青碎石重罩,局部路段进行了补强,路况有了明显改观。但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榆林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周边铁路、高速公路、大型煤电厂、矿基地的建设,交通量猛增,特别是大吨位车辆猛增。日交通量由原来的不足千辆最高期上升到七、八千辆。其中车货总重达50吨以上的大型货运车辆占到40%以上。致使这条先天不足的国道不堪重负,路况急剧下降,难以保证车辆正常通行。2003年,省上以“大路带小路”的形式,对破损严重的吴堡至绥德段进行了大修改造,使路况质量和通行情况有所改善。但好景不长,随着榆靖、靖王、靖安、靖子、子吴等高速公路的相继建设;随着神延铁路、太中银铁路及一大批国家能源重化工项目的加速建设,这条国道承担着石料、白灰、水泥、钢材、沙子、大型机电设备、油气管线、集装箱等主要建设材料的运输任务,沿线岔道口随处可见,客观上成倍增加了运输荷载。导致早已不堪重负的307国道病害累累,到处堵车交通不畅再度告急。穿越吴堡、绥德、子洲、靖边、定边五县23个乡镇,沿线数十万居民群众曾叹为全国最难走的国道。
    急群众之所急,想路人之所想,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及榆林市委、市政府通力部署,307国道榆林段大修工程于今年4月开工。大修路段全长141公里,穿越吴堡、绥德、子洲、横山四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沿溪傍沟地势险要,工程极为艰巨,总投资2.25亿元。
    从5月份开始,百里施工线上掀起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热潮。他们针对路况基础实际情况,边调研边优化设计方案,因地制宜因路制宜,根据不同路段不同地貌环境,路面破损的不同特点对症施治。采取不同的结构层、级配、机械组合和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质量。为了确保国庆前竣工,该项目从5月15日起在全线开展百日劳动竞赛,将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内容详细量化考核评比,奖优罚劣,调动全线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力争实现:“大战一百天,国庆把礼献,建成示范路,再造风景线。”的目标。
                        (作者供职于榆林公路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