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况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是陕西省高速公路规划网中的18条联络线之一,是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路,作为陕西的“省门第一路”,它是中西部建设标准最高、配套设施最完善、智能化服务水平最高的八车道高速公路。它的建成通车对于构建机场快速便捷的交通运输通道,促进西安市整体规划布局、城市行政中心北移,加快“西咸经济一体化”建设,健全完善我省高速公路网,形成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为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扩大陕西对外开放和建设西部强省,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项目路线起于西安市城市快速干道朱宏路与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交叉处的朱宏路互通式立交,终点接机场东进场道路,途经西安市经济开发区、未央区汉城街道办、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底张镇,路线全长20.58公里。主要控制点为漕运明渠、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渭河、机场东线。项目主线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1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45.00米,桥涵宽度42.00米。主要工程数量:路基土石方390万立方米,沥青路面435.38千平方米,特大桥一座6911米(双幅),互通式立交4座,分离式立交5处,跨线桥5座,通道18道,涵洞59道,渡槽2处,管理、养护工区1个。2006年11月开工,2009年7月建成。
该项目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确定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为项目法人,执行机构为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设计单位为陕西省公路勘察设计院;陕西省交通运输厅质监站实施政府质量监督职能;征地拆迁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统征。40家单位参与了施工及监理工作。工程经省交通运输厅质监站抽检,关键指标合格率达到100%。
省委、省政府对机场专用高速建设非常重视,主要领导要求把机场专用高速建成融现代气息和古都特色为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智能高速公路,使来陕宾客有“眼前一亮、心头一震”的效果,充分体现“省门第一路”的形象。省交通运输厅要求把机场专用高速建成我省最高水平的“典范工程”,争创“国优金奖”。按照省上和省厅要求,省交通集团坚持“超前规划、精细管理、狠抓落实、力求完美”的项目管理理念,科学组织,大胆创新,不断优化设计,广泛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精心打造“省门第一路”。
四大特点
1、科技含量高。机场专用高速建设标准西部最高,桥梁装有国内先进的伸缩缝,平整度高,有效防止跳车现象。主线全部采用排水性路面,下雨天,排水性路面使行车保持无水雾状态,并可起到防滑作用,降低行车噪声。大雾天,正常道路每50米、桥梁上每36米一个的雾灯,将彻底解决雾天的行车难题。同时,全线配备先进的照明、监控设施,并大量安装全彩可变情报板,随时通报路况。确保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
2、行车更便捷。双向8车道,可以满足大负荷交通流量的需求。排水路面和雾灯确保了在雨雾天的行车便捷。汉城收费广场和机场主线收费广场,各设置了宽度达103米的19个车道,其中11个为出口车道,8个为进口车道,进口车道设有2个人工发卡通道,5个自动发卡、1个ETC不停车收费通道。司乘人员可以根据各自情况,科学选择进入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快速通行的能力,满足了快捷便利的使用需求。
3、文化氛围浓:机场专用高速建设紧密结合西安历史文化,对进出两个收费大棚进行了精心设计,汉代风格的阙楼式建筑、展翅欲飞的飞机造型,展示了古城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奔向现代化未来的豪情。丝绸之路、蔡伦造纸、汉代瓦当浮雕的“文化长廊”,营造出简朴大气、文化底蕴厚重的大汉之风韵,把现代交通文明与古代文明进行了完美结合。
4、沿线景观美:风景如画的绿化带、形态各异的景观石、赏心悦目的杏园、桃园、柿园等“田园小品”系列、线形优美的路面……美景不断、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让人们体味到一种律动的美感。
建设亮点
1、在桥梁桩基施工中首次采用后压浆技术。
2、现浇桥梁外观质量控制跨越新台阶。
3、国内首次在特大桥梁上大面积铺装排水性路面。
4、省内首次大面积引进钢桥桥面处理的抛丸技术。
5、西北五省首家采用橡胶沥青碎石封层替代桥面防水材料。
6、路面添加剂――聚酯纤维的创新应用。
7、消石灰粉替代抗剥落剂,改善沥青对石料的粘附性。
8、互通立交匝道铺筑SMA-13路面。
9、桥梁伸缩缝采用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的单元式多向变位梳型板桥梁伸缩装置。
10、收费站广场ETC不停车收费车道采用彩色路面。
11、路面排水科学合理。
12、沿线绿化灌溉全部实现了自动控制。
13、省内首次采用自动发卡和ETC不停车收费系统。
14、全路段、全方位配备了监控照明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