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通天大道。
这是一条连接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纽带。
这是一条陕西对外开放追赶世界潮流的腾飞之路。
这是一条融科技、环保、景观和深厚人文内涵于一体的典范之作……
这,就是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科技创新示范路”、陕西被喻为“省门第一路”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
这条路,承载着太多的梦想与希冀。从建设伊始,省上主要领导就对机场高速公路提出要建成“眼前一亮,心头一震”的现代化智能高速公路的要求。省交通运输厅也提出要将该路建成我省最高水平的典范工程。省交通集团更是提出了将这条路建成“国优金奖工程”的建设目标。
面对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及各级领导的殷切希望和极高要求,管理处一班人在处长党延兵的带领下,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推进项目建设为目标,坚持“超前规划、精细管理、狠抓落实、力求完美”的项目管理理念。科学组织,精心施工,经过广大建设者两年多艰辛奋战,一条宽阔平展的“省门第一路”掀开了她神秘的面纱,优雅而惊艳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路线起于西安市城市快速干道朱宏路与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交叉处的朱宏路互通式立交处,终点接机场东进场道路,途经西安市经济开发区、未央区汉城街道办、咸阳市渭城区的正阳镇、底张镇,路线全长20.58公里。跨越了漕运明渠、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渭河、机场东线。项目主线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1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45米,桥涵宽度42米。主要工程数量:路基土石方390万立方米,沥青路面435.38千平方米,特大桥一座6911米(双幅),互通式立交4座,分离式立交5处,跨线桥5座,通道18道,涵洞59道,渡槽2处,管理、养护工区1个,概算总投资26亿元。2006年11月开工,由陕西省交通厅确定陕西交通建设集团公司为项目法人,集团公司组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负责对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
时代召唤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开放,都召唤一条能够承载社会发展与经济腾飞希冀的省门大道。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省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逐步兴起,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为陕西省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创造了有利条件,全省与外界的交往日趋频繁。
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和全方位的开放格局,直接促进了全省航空运输的迅速发展。统计资料显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自投入营运至今,航空业务量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机场业务量的跨越式发展,使得机场陆侧交通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据统计,2006年机场陆侧年均日交通量已达到17950辆小客车,较上年增长16.9%,其中福(州)银(川)线西安至咸阳高速公路承担了约80%的机场陆侧交通,为机场陆侧交通的主要通道。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一期工程建成于1991年9月,机场运营至1995年,其旅客吞吐量已提前五年达到设计目标,原修建的机场二级专用公路也已严重不适应。原机场二级路全长40公里,于1991年7月1日正式贯通。同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投入运营,设计年吞吐旅客200万人次。那个年代公路少见,这条通往机场的公路让不少人奔走相告。“现在看来短短的40公里,那时候要走50分钟。而且,由于赶时间、路又窄,这条路事故不少发生。”60多岁的王军礼老人对这条二级路印象深刻。咸阳机场高峰时每小时有6-8架飞机起飞,机场二级公路上每天有13000多辆车通过,稍微不注意就会堵塞。人们去往机场,路途本身需要50分钟,但一般都要提前三个小时走,为的是把路上堵塞的时间留出来。
空港经济的迅速发展,呼唤一条更快捷、等级更高的机场大通道。2001年9月,全长18.241公里的西安至咸阳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并于2003年9月与机场一期扩建工程同步建成,2004年12月,国务院审议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将这段路纳入福(州)银(川)高速公路。目前,福银线凤翔路口经永寿至咸阳段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根据路段交通量的实地调查和分析预测,福银线是以货运为主的通道,且长途货运交通占有较大比重,而往返机场的交通则以小客车为主,该共线段形成大型货车和小客车混合行驶的现象。随着福银线交通量的不断增长,这种客货混合行驶的状况,将明显降低该段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目前,机场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机场东门也将逐步调整为主流交通的出入口,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作为出入陕西省和西安市的重要门户,是对外展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新形象的窗口,为此,省委、省政府对机场高速公路的建设十分关注,并做出了加快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决策。2006年11月,西安咸阳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开工。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曹森指出,机场专用高速要能代表陕西20年来的高速公路建设水平,要创建国优金奖。也基于这样的认识,这条路从一开工建设就实现了高点起步。
热切关怀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的建设,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关注。交通运输部李盛霖部长、冯正霖副部长,袁纯清省长,洪峰副省长等领导都曾亲临施工一线视察工程建设情况,慰问一线施工人员。
2008年5月26日,袁纯清省长、洪峰副省长带领省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进行视察调研。
在路面摊铺施工现场,袁纯清代表省政府对奋战在一线的施工人员进行了亲切慰问。袁纯清仔细地询问了工程的质量控制、工程进度及“5.12”汶川地震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袁纯清指出,机场专用高速公路经受住了“5.12”汶川地震的考验,工程进度和质量仍然得到了保证,充分体现了交通部门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攻坚克难的队伍。说着,袁纯清竖起了大拇指。他要求机场专用高速公路既要保证工程的进度,更要保证工程的质量,努力实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建设目标。
2009年4月17日,在陕参加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的交通运输部李盛霖部长、冯正霖副部长专程来到在建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在朱宏路收费广场,李部长一行认真察看了收费广场的绿化工程,在听取了项目建设单位的汇报后,对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建设中采用的多项新技术、新工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排水路面施工现场,李部长对广大参建人员进行慰问,他说,质量的控制要贯穿工程施工、管理的全过程,要认真做好每项工作,高标准的建成目前西部地区标准最高的高速公路,为社会提供一流的服务。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曹森更是亲自联系主抓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建设,多次亲临建设一线,要求管理处在工程的精细化管理上多下工夫,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要像制作象牙微雕一样精心建设,同时要做好与西安城市道路的衔接和绿化工程的动态设计,使人进入机场高速就能够感受到西安的现代发展气息和独有的古都文化氛围。在绿化施工中要多栽植大树,立交区的绿化要加密大树栽植,要有花卉的组团,路两侧的绿化要有层次;沿线的奇石景观工程要突出陕西的地域文化特色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配合绿化工程形成景观,提升机场专用高速公路的建设品味。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王明祥、李永民、胡保存、魏培斌、冯西宁和驻厅纪检组长王世英、总工程师冯明怀、省交通工会主席姜志理,副巡视员白宗孝、侯维靖等领导多次来到建设工地,检查指导工程建设。集团公司杨育生董事长、韩定海总经理为工程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经常来到建设工地检查指导工程建设,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看望慰问施工一线的建设者。西安、咸阳两市地方政府给予了工程建设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两市领导都纷纷来到建设工地,检查指导工程建设,慰问一线施工的建设者。
精雕细琢
为了实现“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速公路建设目标,项目管理处处长党延兵带领班子成员一起,不断更新建设理念,创新管理思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积极推广应用了桥梁后压浆技术、排水性路面、抛丸浮浆打毛技术、橡胶沥青碎石封层、彩色防滑路面技术、绿化工程喷灌技术、ETC不停车收费技术等许多“新”科技,打造了10多个工程亮点。根据工程地域文化特点,确立了“新汉风”的景观定位,在机场收费站建成了浓缩汉代文化、具有古城堡造型仿古大棚。在终点挖方段雕刻了“丝绸之路”、“蔡伦造纸”两幅汉代文化大型景观浮雕。在跨线桥装修和房建工程外观上选择了汉代建筑的代表色“灰色”为主色调,展现了汉代文化,彰显了古都风韵。绿化工程在中分带形成三级错落,乔、灌、草、花结合的立体绿化效果。立交区完成了以“桃园”、“杏园”、“柿园”为特色的田园风光。朱宏路收费广场通过高大乔木和宽阔的草坪结合,同时配以自动灌溉、景石、夜间景观照明,实现了动静结合、日夜有别的特色亮点。
广大建设者力求完美、不断探索、精细管理、锲而不舍的打造科技、环保、景观、人文“省门第一路”。建成后的机场专用高速,呈现出了“四大特点”。
特点一:科技含量高。建设标准西部最高,广泛应用新科技、新工艺和新技术。桥梁装有国内先进的伸缩缝,平整度高,有效防止跳车现象。主线全部采用排水性路面,下雨天,排水性路面使行车保持无水雾状态,并可起到防滑作用,降低行车噪声。大雾天,正常道路每50米、桥梁上每36米一个的雾灯,将彻底解决雾天的行车难题。同时,全线配备先进的照明、监控设施,并大量安装全彩可变情报板,随时通报路况,确保行车的舒适性、安全性。
特点二:行车更便捷。双向八车道,可以满足大负荷交通流量的需求。排水路面和雾灯确保了在雨雾天的行车便捷。汉城收费广场和机场主线收费广场,各设置了宽度达103米的19个车道,其中11个为出口车道,8个为进口车道,进口车道设有2个人工发卡通道,5个自动发卡、1个ETC不停车收费通道。司乘人员可以根据各自情况,科学选择进入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快速通行的能力,满足了快捷便利的使用需求。
特点三:文化氛围浓。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西安历史文化,对进出两个收费大棚进行了精心设计,汉代风格的阙楼式建筑、展翅欲飞的飞机造型,展示了古城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奔向现代化未来的豪情。丝绸之路、蔡伦造纸、汉代瓦当浮雕的“文化长廊”,营造出简朴大气、文化底蕴厚重的大汉之风韵,把现代交通文明与古代文明进行了完美结合。
特点四:沿线景观美。风景如画的绿化带、形态各异的景观石、赏心悦目的杏园、桃园、柿园等“田园小品”系列、线形优美的路面……美景不断、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让人们体味到一种律动的美感。
质量为天
质量为天,这是管理处一班人自始至终的追求。
对于各项重要原材料,管理处组织施工、监理单位共同考察选定,力求统一,特别是对沥青面层碎石、机制砂、矿粉、改性剂、木质素纤维、聚酯纤维等进行严格审批。管理处还向改性沥青加工厂和碎石材料加工厂派驻了10名驻场监理,检测、控制沥青及碎石原材料,逐车发车签认,从源头上进行质量控制。
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为工程施工提供技术保障。管理处与长安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组成专家团,经常深入工地进行技术指导和方案研究,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实施了对工程质量、施工机械的适时监控,确保质量平稳、受控。
对路基、路面的配合比设计,始终坚持多方对比设计。特别是OGFC-13上面层目标配合比设计,管理处组织中日6家试验、科研单位历时4个月,统一材料、统一方法、统一试验条件,精心进行配合比设计,并召开专家会评审,对各种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确定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案。这种多方对比试验、逐层进行评审、严把配合比设计关的管理模式堪称独创。
强化细节管理,确保质量全面达优。拌和场材料料仓全部采用20厘米厚C25混凝土硬化,材料分隔墙采用砖墙砌筑;细集料全部搭棚存放;在沥青拌和机的冷料仓上搭设防雨棚;通过强化碎石材料的规范堆放,减少拌和环节的集料离析;基层、沥青面层采用三机或四机并铺、在螺旋布料器挡板下方加设挡板、采用混合料转运车减少混合料离析;二灰碎石、下面层采用模板支挡,保证边部压实;二灰碎石的养生期由规定的7天延长至14天,确保结构层早期强度;对二灰类混合料运输要求严密覆盖,减少含水量损失和污染;在沥青混合料拌和环节严查回收粉的使用;对沥青混合料运输车采用岩棉对箱体包裹保温;通过优化碾压设备和工艺,解决了12厘米ATB的压实问题以及8车道的路面横坡、高程控制问题。
质量控制中,人的因素是最为关键的,因此,管理处特别重视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参建人员技术水平。根据工程需要先后举办了现浇桥商品砼施工工艺研讨会、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培训班、SMA路面施工技术培训班、橡胶沥青技术培训班和OGFC技术研讨会大范围的技术培训会5次,组织各种技术考察5次,既提高了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又增加了精品工程的感性认识。
严把中间质量验收关,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工程坚决返工,毫不姑息。据统计,全线建设期间底基层、基层因养生不到位返工850米,清除各类不合格碎石材料共1200方,机制砂二次过筛除尘4600方,全线质量处罚96万元。同时加大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力度,全线更换不合格监理5人,补充增加旁站监理24人,有效地控制了工程质量。
西安咸阳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工程质量推行精细化、固化、量化管理,效果显著、质量严格受控,特别是现浇桥梁外观质量、路面总体质量、伸缩缝质量、绿化效果等方面均有大的突破。
和谐典范
机场专用高速公路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土地征用。
机场高速途经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西安未央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咸阳市渭城区,土地资源非常宝贵。再加上西安三环、西安市第四污水处理厂、西安城北客运站和郑西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轮番征地,使土地价格高涨,群众也不配合。机场征迁工作在“好”与“快”的实践中经受了艰巨的考验,堪称路地和谐的典范。
机场专用高速征迁线路位于城乡结合部,处于“西咸一体化”的交接地带,公路沿线虽只涉及西安、咸阳两市三区24个村,但涉及的部门从国家级到地方有土地、林业、文物、海关、水利、电力、电讯、市政、规划、石油、天然气、铁路、机场、交通、军队、厂矿、房地产公司等30多个部门。机场线负责征迁的工作人员最多时也不过4个人。“我们只用了六个月时间,完成了公铁交叉施工的协调工作。跑断腿,磨破嘴,保障工程顺利进行。”负责征迁管理处副处长楚锟说。
机场专用高速公路、铁路、电力、电信等各方在建设中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很多很多。
渭河特大桥是机场线的控制性工程,得跨越咸铜铁路的施工。为了能够尽快得到铁路部门的施工许可,加快机场高速公路的工程建设,管理处积极与西安铁路局联系,争取得到对方的理解与支持。从2008年元月份拿到西安铁路局对跨越方式的批复后,与施工单位一起,先后走访了西安工务段、电务段、车务段、供电段、铁通公司、铁路国土分局等10多个铁路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一次不成去两次,两次不成去三次。终于在4月份得到了铁路局建设处的架梁手续,后又积极与运输处联系安排施工给点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跨越铁路的施工问题。
在咸阳市长线局在实施关中环主干通信线路迁改时,恰逢奥运会即将开幕,国家信息部已要求全国的干线光缆停止割接施工,若等到奥运会结束再实施迁改,全线路基在2008年8月份贯通的目标将无法实现。为加快光缆的迁改,管理处向省上领导汇报,通过省政府来协调省电信公司,同时多次找省电信公司主要领导汇报迁改工作,光缆的迁改工作终于在奥运会期间迁改完成,保证了全线路基的顺利贯通。
为减少占地,机场路管理中心与养护工区由原来的分别位于凤城十二路与北环路统一调整到北环路,压缩公用部分面积,由原来的占地200亩调整到155亩,保护了耕地资源。在施工中,为避免土地闲置浪费和利用效率不高,管理处要求施工单位在临时用地方面,尽量减少占地数量,特别是减少耕地的占用数量;在单位驻地方面尽可能租住现有房屋,以减少临建设施;在预制场建设中尽可能做到集中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坚持取土与改地、造地结合,加大取土深度,增大取土量,同时在取土前保留地表土,复耕时将其摊铺于地表,以保持土地肥力。这些措施的采取,都较好的解决了加快建设中的土地资源保护问题。
施工单位在进场初期,由于大量的施工设备、材料要运抵工地,对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管理处立即下文,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坚持做到文明施工,该洒水降尘的要及时洒水,该设置围挡的坚决设置到位。对因施工引起的农用灌溉设施的损坏,要在工程措施未完成前设置临时灌溉设施,确保农业生产。根据施工需要,管理处利用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为被征地村组修建乡村道路,既有利于地方道路的使用,又改善了当地的通行条件。在施工中,对于土方清运,材料运输等一些沿线群众力所能及的工作,就通过地方政府,尽可能的交由地方完成,既给沿线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发展了地方经济,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又为工程的顺利事实提供了有力保证。
由于渭河特大桥的现浇施工需临时占用朱宏路部分道路,西安经开区管委会提出草滩园区内企业大型车辆通行困难,堵车现行时有发生。除加强道路维护,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外,管理处报请集团公司同意后,出资恢复了由铜霖公司至草滩东大门的西辅道,行成了车辆迂回线路,极大的缓解了朱宏路的交通压力,减少了车辆拥堵现象。
公元2009年7月8日,正值盛夏时节,“省门第一路”在我省新一轮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的热潮中精彩呈现。
当时间的车轮穿越千年时空。三秦大地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是当代陕西交通人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
敞开古城大门、笑迎四海宾朋。这条路见证了一座城市在历史涤荡中的嬗变升华,这条路预示着一座城市在未来发展中的前景无限,这条路承载着三秦儿女敞开胸怀奔向世界的绚丽梦想,预示着陕西再次展翅腾飞和建设西部强省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