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4期 第79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9-07-17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走进瓦房
新闻作者:雷伯勤
    “到紫阳来吧,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紫阳以茶和歌而闻名,但除茶和歌之外,还有一道美丽的风景――古镇。撒落秦巴山中和汉江峡谷里的许多古镇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与紫阳县相隔五里,遥相对应的瓦房镇。瓦房镇又叫小汉口,过去是商贾云集,民间聚会、物流中转、信息传递的集结地。她依偎在汉江与其最大的支流任河交汇处,像一只经过迁徙的鳗鱼,静静地盘卧在在汉江的怀抱。瓦房镇就是她的头,茶山在她光滑的背部展开,延绵几百里。走进瓦房,弯弯曲曲的胡同,有的陡直,有的平缓;有的曲径,有的通幽;有的通向茶山,有的直达河畔。无论你走到哪里,胡同便缠缠绵绵牵着你,听蜀语、看楚风,令人流连忘返,情不自禁。
    当你站在汉江桥头,远远望去,瓦房镇犹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勤劳、真诚而朴素。在这封闭的秦巴山区,他们几代人像愚公那样每天种茶不止,垦荒不止,额头上刻满酸楚,手掌里写满了怨恨与j惶;光阴中却充满了坚强与乐观,唱几句山歌、激情的岁月又开始燃烧。
    当你按捺不住那份急切的心,摇着小船靠近她,与她四目相对时,此时的小镇处处体现出江南美女的灵秀之气,风韵之美。平淡的岁月经过她们的歌喉,能听到悦耳的茶歌,吟在山间、飘在小镇、转到河谷、醉在船上。此时的秦巴山便沉浸在祥和的惬意中,一切变得美妙而自然。
    走进瓦房的“五省会馆”,面对百年历史,小桥流水、仿佛置身于粉墙黑瓦,流水潺潺的江南景致中,便读出另一种意味。古镇与非古的区别,就在于这种文化气象上的族气,一草一木,一桥一水,皆有出处。就连脚下的石板路,也可直溯明、清,直让人感叹历史的馈赠和厚爱。为了把古镇的历史和悠久的茶歌让世人了解,安康至陕川界高速公路已悄然而止,想拥瓦房、牵手茶山。于是,居住在这里的老乡们,有滋有味地过着窃喜而平和的日子。各家的前门后门都敞开着,受欢迎的风儿从凉快的河面上吹过来,穿过他们并不华贵却收拾得一尘不染的房间。桌上的菜碟有好几个,肉红菜绿南瓜黄,自然主义地摆着,茶、酒、歌一片激情。此时的小镇似一副水墨画卷,平白直叙,轮廓鲜明,轻轻淡淡、从从容容,期盼着你的鉴赏。   
    每次走进瓦房,都会有一个疑问涌上心头:为什么水乡的一座座小石桥连着一座座古镇,水依镇、镇靠山、山又傍水呢?
    来紫阳吧,这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作者系厅外资办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