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项目是拉动全省投资的主要力量,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曹森厅长在全省交通工作会议上表示。面对我省新一轮交通建设加快发展大潮,青兰线管理处紧紧抓住加快建设这一中心,把“怎样发展快,就怎样快发展”作为所有工作安排的出发点,制定了一系列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工程建设速度。自开工至今年7月上旬,青兰线已完成投资60.1亿,并被冠以“青兰速度”的美称。
四条高压线 筑起坚强管理防线
开工伊始,青兰线管理处就立下了“管理零空挡、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廉洁零案件”的管理目标。管理处处长孔庆学把“质量、廉政、安全、稳定”比作四条“高压线”,不能触碰。
在质量管理上,管理处和总监办制订和下发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并按照三级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质量管控体系,充分发挥总监办、代表处、驻地办的监督检查职能和施工单位的自我约束作用。组织编写了路基、桥梁、隧道、路面等施工质量强制性控制要点,切实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按照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要求,管理处对质量管理工作实行了首问负责制和目标责任制。明确了管理处处长、总监办总监、高驻办高驻、各合同段项目经理是项目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和分管部门是直接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同时,管理处加强了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和考核力度。2009年上半年,管理处强制更换项目经理2人,因质量问题开除技术员、监理15人,对不合格监理清退35人,对25家监理、施工单位进行了全线通报批评。今年以来,厅质监站到青兰线检查3次,抽检3676点,合格3387点,合格率为92.1%。
“斗歪风邪气,决不手软。树廉政新风,坚决过硬!”在青兰线管理处的宣传栏上,廉政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孔庆学常说,“用人要看两头,一是能干事,二是不出乱子”,“政府、群众、领导、同僚都关注着我们的建设工作,只有廉洁,在工作中才能敢说、敢管!”管理处为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开展了反腐倡廉教育,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同时,管理处与各项目组、各科室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管理处还编印了《青兰t望》宣传册,采取双月印发的形式,加强宣传,为全体参建单位提供交流的平台。2008年,管理处组织管理人员到陕西省劳动教养所进行了参观,现场开展廉政教育。开工以来,各项目组和标段相继组织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宝塔山、南泥湾、杨家岭和枣园等地,用延安精神教育和武装全体参建人员,用延安精神建设青兰高速。
随着今年青兰线大面积的施工,交叉作业越来越多,安全形势日益紧迫。管理处首先在健全机构,完善制度上做文章。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逐级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并制定下发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等制度。并制定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防汛工作预案》,各项目组、总监办、各高驻办及各施工单位都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救援预案和实施方案,并按照预案的要求进行了演练。
今年3月28日,洛川县厢寺川林场石泉管护站因村民焚烧秸杆引发火灾,管理处立即启动安全救援预案,就近调动4个标段400余人赶赴现场扑救,及时控制了火情,受到了洛川县政府的高度评价,洛川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号召全县林业干部职工向青兰线学习。管理处还与各项目组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要求各施工单位要把安全生产作为各班组交接班的重要内容。管理处把安全生产工作列为月度考核的重要内容。针对各类不同线路的实际,开展不同的安全整治活动。LJ19合同段柯家庄隧道在掘进过程中发现8-15公分厚的煤层,管理处立即要求项目部购置瓦斯浓度检测仪全天候监测,并采取强制通风等措施,确保了施工安全,目前隧道瓦斯浓度为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合同段安全专项处罚66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
为确保项目的安全和稳定,维护建设的大环境。管理处本着“修一条路,交一方朋友,造福一方百姓”的宗旨,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加强同各方的联系和沟通,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与地方政府及沿线群众保持良好的路地关系。同时,各项目经理部从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团结的政治高度出发,把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作为维护人民群众切实利益,保证社会安全、团结的大事来抓。各项目组、总监办在接到投诉或上访事件后,一经查实,项目组负责人要第一时间通知项目经理尽快协调解决拖欠工资等问题,并要求项目经理部以书面形式将问题及落实情况汇报至项目组;管理处在接到投诉或上访事件后,一经查实,管理处农民工工资监督发放领导小组按程序第一时间通知项目经理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在必要时将直接从工程款中先行支付给投诉或上访当事人,同时所支付款项将从该合同段下期计量支付中以2倍数额直接扣除;问题解决后,将要求该合同段法人单位法人到工地现场进行谈话,根据问题的社会影响程度,管理处将以文件的形式将问题汇报至厅、集团有关主要领导处,并建议终止与其的合同关系。
服务型管理 全力服务加快建设
为全面推动青兰项目的建设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保障各项建设目标任务的实现,青兰管理处迅速调整思路,打造服务型管理处和监理单位,为各施工单位提供有力的资金、技术、和环境保障,全力服务加快建设,帮助施工单位完成建设任务。
青兰项目资金保障任务比较重,平均每月要达到6亿元,高峰期间每月需要12亿元,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处依靠省厅和集团,想方设法进行资金筹措。管理处下发了《计量支付办法》。为了保障计量支付的快捷、有序、高效,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精简中间环节,明确规定了各级管理、监理部门的办理时限,同时加快了工程变更的审查批复。把变更方案权力下放,50万元以下的变更由项目组因地制宜确定,送保管理处备案。开工以来,没有因资金不足问题而影响工程建设。今年上半年完成投资28.2亿元,占年计划55亿元的51.2%。
为帮助项目组解决技术难题,为施工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管理处会同各设计单位先后开展了施工图设计、软土地基处理和路基填料方案、路面结构层设计、隧道洞门设计等专项设计优化活动,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及时邀请专家进行现场考查,召开方案论证会进行审查。对于进度滞后的单位,管理处不但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而且和标段项目法人单位领导一起进驻标段开展帮扶工作,对人员、机械、设备配置,各工序衔接,施工现场组织等进行认真研究,协助施工单位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监督和督查施工单位迎头赶上。管理处先后对7个标段派驻了督导组,使这些标段进度滞后的状况得到了改进。
和谐的建设环境对工程建设至关重要。青兰线在完成大面积征地拆迁工作任务后,及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环境保障上来,与延安市、各县政府及协调办共同建立了联动机制,采取召开情况通报会、路地联席会、现场办公会等办法,及时协商解决征地拆迁遗留问题和施工环境保障问题,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工程任务,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做好环境保障工作。年初管理处以解决震动爆破为主,与延安市协调办共同研究制定下发了《青兰线爆破震动施工损坏民房处理办法》,规范了处理的程序、方法和标准;今年开春后,管理处又把改路、顺渠作为重点,对全线的生产路改移、灌溉设施及水渠恢复逐标段逐村组进行核查,现场确定方案现场进行解决,特别是对富县张村驿、直罗、张家湾灌区,为了确保水稻育秧和种植,管理与县政府组成联合工作组,逐点落实保障措施,修通水渠3000多米,购置抽水设备36台,恢复生产路16公里,保障了沿线1万多亩水田没有因高速公路施工而影响正常种植,也避免了矛盾的发生。管理处还把环境保障作为月度考核和劳动竞赛评比的一个专项进行评比,设立了“环境保障突出贡献奖”,先后评选环境保障先进单位10个,奖励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