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是一种公益性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养护可以有效延长公路使用寿命,提高公路建设投资效益。应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行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实现公路建设成本的最小化。 为此,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通过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努力实现“有路必养,养必优良,有路必管,管必到位”。本着这一精神,2007年,铜川市实施了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构建了全市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由一个行政主体统一领导,一个专业机构统一管理的运作机制。公路局也在内部实施了事企分离、管养分离、路基养护和路面专业养护三分离的养护机制改革。在全局上下推行了全员聘用制和岗位工资、效益工资和按生产要素参与的收入分配制度。同时,通过实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改革,建立了以县级政府为责任主体、以公共财政为投入主体、以市场机制为养护主体、以交通部门为监管主体的农村公路“四主体”管理养护新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正在走向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但是,机制的创新不可以一劳永逸,需要结合实际,不断深化完善才能奏效。 加强县、乡、村公路的规范化管理。要确保把通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养护工程配套资金和日常养护经费落到实处。要规范养护生产作业体系,落实路段管护人员责任,将村公路纳入管护;要通过开放县、乡公路养护市场,规范提高县、乡、村公路养护生产管理水平。要按照省公路局制定的四个上位、七个下位管理目标,修订完善新体制、机制下各项管理工作制度;要通过探索机械化养护中心的运作模式,逐步实现辖区内养护资源的有效整合;要做好分离企业内部机制的创新,将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细化责任管理,严格落实养护考评机制。要按照养护生产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明确养护生产工作时间、工作内容、作业规范、质量标准,从生产、管理、检查、考核等方面建立公路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要严格落实逐级目标责任和养护管理检查考评办法,坚持道工每日巡查责任路段,养护站每日全程检查,县段两日巡查一次,每周全程检查,局每月检查一次。逐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严格按照管理、考评办法进行处罚和整改,对没有及时解决的问题,倒查追究相关检查考核人员责任。 加强路政管理,切实维护路产路权。要转变和更新执法观念,把路政管理工作作为保护公路产品、维护使用者权益的行政管理手段,探索路政与养护相结合的有效巡查模式,加强路产路权维护,确保公路、桥梁安全畅通。要加大保护公路环境宣传和治理力度,巩固示范路创建成果,不断提升依法治路和护路水平。要坚持和完善目标责任制和路政工作月、季考核制,深入推进和理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严格赔(补)偿费票据的管理和使用。 认真落实国家九部委和省、市治超长效机制要求,以建立盲区路段治理常态机制为重点,重点推进农村公路治超工作。优化干线、农村公路联动治超检测网络布局,形成以干线带动农村公路,以农村公路巩固干线公路的治超格局。要坚持治超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夯实工作责任,进一步推进区域、干支、部门、固定与流动“五位一体”联动治超,积极探索联动、高效、互补的治超工作运行机制,科学评价治超效果。要认真落实责任倒查、超限车辆“黑名单”制度,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治超管理工作制度和运行规程,形成治超工作稳定态势。 加强队伍建设,树立“窗口”文明形象。要加强养管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岗敬业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业务素质培训和观摩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借鉴先进养护技术与管理经验,提升整体素质;同时,还要积极构建公路文化,以行业核心价值观来凝聚、激励全体职工,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突出强化路政、治超和收费队伍建设。要加强执法队伍培训教育和考核,将军事化管理理念引入细枝末节,广泛开展执法人员业务知识竞赛、技能比武、军事训练和拓展训练。要继续坚持实行末位淘汰制,严格推行治超队伍轮岗和廉政保证金制度,不断完善监督体系,严明工作纪律,努力打造一支管理规范、执法严明、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精干高效的执法队伍。 总之,只有机制的创新,才能实现工作的创新。只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从铜川公路工作的实际出发,积极发挥新体制、新机制的能动作用,就能够做好“三个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好“畅、洁、绿、美、舒”的公路交通服务,就能够很好地完成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公路人的光荣使命。(作者系铜川市交通局副局长,铜川公路局局长)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