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陈庄收费处成立于1997年,收费站设在蒲城县城以南8公里S210线K377+500米处,是蒲城县以北的石子、白灰、水泥等建筑材料向渭南方向外运的必经之处,车流量大,收费人员工作异常繁忙。该处现有干部职工45人,平均年龄35岁,是一支具有丰富收费经验,工作热情高涨的收费队伍。蒲城陈庄收费处自成立以来,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工作宗旨,以“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为目标,大力弘扬“和谐、诚信、敬业、创新”的精神,树立“三个服务”新理念,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畅通”的收费环境,连续3年完成渭南公路局下达的收费任务。2009年3月,被渭南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窗口单位。根基:带好一流的职工队伍 收费处的首要工作就是收费,做好通行费的收缴工作是收费处的主要职责。要提高通行费收入,就必须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强的收费队伍。加强职工学习和教育正是促进收费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最有效的途径,所以,蒲城陈庄收费处领导班子成员把职工教育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处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规定每周一为全体职工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时间,教育和引导收费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把提高职工服务意识和加强职工业务培训作为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3月、8月和11月在全处范围内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业务技能培训、军事队列训练的为主的作风纪律整顿,采取主管领导授课与职工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对全体职工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培训,该处职工业务技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受到了社会的认可。 陈庄收费处地处建筑材料外运的咽喉要道,每天经过收费站的货运车辆很多,自实施计重收费来,因车辆复磅、冲磅,司乘人员打骂收费职工的事件时常发生。针对这种情况,该处坚持用“三个服务”的标准要求职工,不断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要求职工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用真情感动社会,用服务赢得司乘人员的尊重。他们是这样要求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有了这样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有了陈庄收费处连续3年完成渭南公路局下达的收费任务的好成绩。中心:争创一流的收费业绩 陈庄收费站地处蒲城县陈庄镇东鲁村几个村民小组中间,加之蒲城县招商引资又在收费站隔壁建起了一个农业化工基地,车辆可以通过园区道路绕行。为了不让通行费流失,该处积极与东鲁村及基地管委会协调,给他们讲解超限超载车辆对路面的损害及带来的安全隐患,通过多次的交流与沟通,由管委会和村委会在主要绕行路口设立了限行标志,这样既保证了村民的出行的安全和基地路面的完好,又减少了通行费流失。为了有效打击假冒东鲁村车辆及当地地痞流氓扰乱收费秩序等现象,2008年6月份,陈庄收费处积极与当地公安、交警部门协调,对车辆靠当地地痞偷逃通行费进行集中整治,平均每天参与整治的警力超过15人,此举极大的震慑了各种偷逃通行费行为,大幅度地减少了通行费流失,通行费收入也有了明显提升。 在开展堵漏增收工作的同时,陈庄收费处结合渭南公路局收费系统“红亭杯”流动红旗评选活动,制定了一整套的激励机制,在全处范围内开展了争当“收费标兵”、“服务标兵”综合考评活动,对当月涌现出的收费标兵和服务标兵给予奖励,并张榜公示、宣传,为职工树立身边的典型和榜样,使他们学习有榜样,工作有动力,在全处范围内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日常工作中,陈庄收费处始终以收费工作为中心,常年坚持领导24小时值班,科长跟班的值班制度,遇到突发事件,值班领导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保证了收费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日常管理中,他们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陈庄收费处稽查管理制度》、《机关人员工作制度》、《请销假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言行,加大了工作考核奖惩力度,制定了机关各科室、班组考核办法,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全处上下的不懈努力,陈庄收费处先后在2008年10月、12月及2009年1月三夺渭南公路局收费系统“红亭杯”流动红旗,2009年3月被渭南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窗口单位。目标:让文明之花在红亭常开 收费站作为一个窗口单位,不仅代表着单位自身的形象,而且还是渭南公路整体形象的一个缩影,因此,文明收费,热情服务就成了收费人员的行为准则。陈庄收费处把打造服务型单位作为工作的一个突破口,设立了“青年文明服务岗”和“便民小商店”,每天为司乘人员公布当天的天气情况及路况信息,并定期开展为司乘人员和过往群众排忧解难活动,热情接待司乘人员和过往群众,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树立陈庄收费处的服务品牌;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民主评议会等形式,广泛搜集建议意见,并落实责任限期整改,收到了较好效果。 “微笑在红亭,服务创一流”这是渭南公路局对收费系统提出的一个要求,也是每个收费站奋斗的目标。作为市级文明窗口单位的陈庄收费处,正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承诺向全社会展示她的勃勃生机,这朵盛开在红亭的文明之花必将更加鲜艳。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