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7期 第796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9-07-28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感谢这片沃土
----------在咸阳路缘文学社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新闻作者:丁 晨

    各位同事、各位朋友、各位文友、各位领导:
 我很高兴参加咸阳公路管理局路缘文学社成立大会。路缘文学社的成立是咸阳公路文化的喜事、好事和盛事。
    首先,我代表我自己,代表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和100余名交通作协会员,也代表姜志理主席,对咸阳路缘文学社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聘任我为咸阳路缘文学社顾问,表示由衷地感谢。
    咸阳位于富饶美丽的陕西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亘北。中国古时称:山南叫阳,水北也叫阳,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很有意味。
    大家知道:咸阳号称“华夏第一帝都”、“中国文化之都”、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王朝建都于此,先后为周、汉、唐等13个朝代的京畿之地。古老的咸阳大地,境内有帝王陵27座,王公大臣的陪葬墓800余座。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乾陵,气势恢弘,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人。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是世界上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皇家陵园。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尤其是近期正在开发的汉景帝阳陵,其规模之大,相当于秦始皇兵马俑坑的10倍,在世界上已引起轰动。全市共有各类文物景点4951处,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5处,构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天然博物馆。
    千百年来,不少文人墨客出生在这片土地,讴歌这片土地。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悠久的历史长河是滋生文人骚客、作家诗人的沃土和摇篮。远的不说,就现当代曾经或正活跃在中国文坛的咸阳籍文学名家就可叫出一长串:李若冰、阎纲、雷抒雁、李星、杨争光、邹志安、程海、王海等等。他们受这片沃土的滋润和熏陶,为咸阳、为陕西、为中国文学事业做出了贡献。我们感激他们,我们为他们骄傲。
    古风古韵古都的烙印,深深地影响和形成了古朴、奇特的咸阳和关中民风民俗民情。有人说,咸阳的历史太久远,文化太厚重,咸阳和关中那历史的天空总是那么凝重、神奇,人们仿佛随手就能触摸历史,随处就能感觉文化,随地就能寻觅文物。咸阳的厚土,让人敬畏,让人仰慕,让人感慨。面对这片土地,没有一定的胆量是不敢乱说乱动的。从古都西安到古都咸阳,我不知走了多少回?可每次,我都心存敬畏,胸怀仰慕,不敢轻狂。每次,我都收获一堆,感慨一沓,不能忘却。
    咸阳路缘文学社诞生在这片土地,是很自然的。能在这片土地生活和劳作的人是幸运的。以宁颖芳、王忠义、刘骥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咸阳公路作家是陕西交通作协的一支生力军和重要力量。你们用你们的作品为咸阳、为陕西交通精神文明建设和交通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你们用你们的作品证明了,你们无愧于养你、生你的咸阳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我作为你们的朋友――一个业余作家、“半吊子”文人,祝贺你们,感激你们,感谢这片土地。
    陕西交通作协是一个普通的群众团体组织,协会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职务、不分职业、不分党派、不分民族,凡有志于交通写作、发表过一定数量文学作品的陕西交通人,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我们统统都愿把他们调动、团结和组织起来,让广大的交通作者们,在交通作协这个平台上,潜心耕耘,施展才艺,沟通交流,收获成果。我本人作为交通作协主要负责人,愿竭诚为咸阳和全省广大交通作者做好协调、联络、沟通和服务工作。也衷心地希望路缘文学社在咸阳市交通局和咸阳公路管理局党政领导下,经常、及时地与省交通作协、咸阳市作协及其他协会和各种媒体保持密切联系,积极主动地提供作品和信息。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研讨会和作品展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让社会了解咸阳路缘文学社,了解咸阳交通和交通人,使咸阳路缘文学社既是了解咸阳公路的一扇窗口,也是咸阳交通的一张文化名片。
    各位来宾、各位社员代表,为文先要为人,作品要看人品。文学社既要不时推出文学作品,更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每一位路缘文学社社员,首先都要兢兢业业干好公路本职工作,加强自身的文学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完善人格力量,力争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交通文学作品。
    繁荣交通文学任重而道远,办好路缘文学社辛劳而费事,需要各级领导和广大社员的鼎力支持,我愿和广大同仁们一起,不辱使命,同心同德,用我们辛勤的劳动和智慧,开创陕西交通文学光辉灿烂的新天地!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