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出门就有车
新闻作者:文 / 毕云丹 图 / 李孝希

白水县收水乡车家塬村,距离县城24公里,盘山路占到其中的一半。以前,这里的人们要想赶集或者进城,更多的时候只能依靠安全系数不高的黑车或者摩的等。有人偶尔进一次县城,必须要先想方设法翻过15公里的山路,到山外的尧禾镇,从这里再倒车,才能前往县城。
庆幸的是2008年11月22日以后,上面所描述的这一切对于当地的百姓来说,已经成为一段历史,改写这段历史的是当地百姓如今经常挂在嘴上,记在心里的白水“三农快客”。
2009年,3月20日,89岁的农民巩传洗老人和一样50年没进过白水县城的20多位老人,坐着“三农快客”,自在地逛了一回县城,在当地已传为一段佳话。
7月9日上午,我们在当地运管部门人员的陪同下,驾车驶往车家塬村,车子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时上时下。
同行的威远公司客运稽查队长石誉业告诉我们:“此前,这段路全是土路,去年才通上柏油路,可见当地的百姓此前出行有多么的难,我们以前针对三农快客开通前相关情况调研的时候,才知道很多百姓四五十年根本没进过县城。”
近年来,白水县在省市交通运输部门和当地党政领导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修建通乡公路170公里,新建通村公路532公里,全县95%行政村通了油路或水泥路。
车子在车家塬村一间看上去较为破败的土质结构房前停下来,村主任王建国迎出来,得知记者是来采访有关三农快客的时候,他边走边说:“三农快客,确实是给我们这里的农民办了一件实事。”随后,他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未开通三农快客之前,他们要去一趟县城,先要花15元坐黑车或者摩的到尧禾镇,再从尧禾花4元到县城,一来回下来,至少需要30元。现在,三农快客直接到达县城,只要6元的车票。
王建国说:“这只是为一个人省的钱,给全村所有老百姓一年带来的实惠就不能数字细算了。不再为粮食付车费,客车偶尔还可做急救用”。
2008年11月22日三农快客开始运营成长至今,已由最初的6个乡镇33个行政村,14条班线、小型客车35辆,发展到今天的28条线路,48辆客车辐射14个乡镇190多个行政村,惠及山区农民由最初的8万到现在的20万余人,这些山区农民,目前可以在家门口搭乘“三农快客”。
在收水乡车家塬村石家小组村口,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该村的村民,谈起三农快客给他们的好处,这话就多了。
村民石许荣告诉记者,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家里磨面,要坐黑车去尧禾镇,除了给本人收取一定的费用外,一袋粮食还要另外收取4元钱,有了三农快客,他再也没有为几袋粮食付过车费。一旁的石积胜老人接话道:“捎个粮食还不说了,有时半道上碰见一些上年龄的老人或者学生,都是免费拉回来。家里有个危急病人也是随叫随到。”
前不久,村里石贵胜老人因为患肺心病急性病,情况非常危险,弟弟石积胜给好多出租车或者黑车司机打电话,想要出50的价钱包车,结果都以各式各样的理由拒绝了。这时,有人提醒家里曾经留有三农快客当初给每家每户留的名片,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拨通了三农快客的电话,出乎意外的是,很快,三农快客便开到了他们的家门口,而且只要了30元的包车费,立即将老人送到县城医院,石贵胜老人得到及时救治。
他们企盼,新的历史将继续延续。
三农快客运营后,还带动了60多人走上了正规的工作岗位。据白水县威远运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郭亚民介绍,三农快客在经营上实行责任人承包经营方式。承包人驾驶员和乘务员由承包企业面向社会,经过统一严格的招聘、考试、培训后录用上岗。公司着重优先聘用四种人:素质高、技术精、业务能力强的下岗职工;在外地打工返乡的农民工;待分配的转业军人和线路熟、技术高、信誉好的原从事“黑车”营运的人员。
而且,他们结合农村早进城、晚回家,赶集流、学生流等特点,特别开通了集市班车、上学班车、集约班车和预约定车等灵活业务,坚持把车上的最后一位乘客安全送到家门口。
期间,考虑国家级贫困县白水农民承受能力,在不超过物价部门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合理制定“三农快客”客运票价。目前营运里程一般在10公里至30公里之间,票价最低3元,最高5元。
采访期间,随同人员希望当地的百姓给他们的三农快客提些意见,大多老人异口同声的表示:“只希望‘三农快客’一直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