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8期 第79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9-07-31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汉中,抓住体制改革突破口
新闻作者:文 / 李海泉 廖 敏
    当你乘坐西汉高速客运大巴进入陕西小江南―汉中时,映入眼帘的是方便快捷的客运班车穿梭于国省干线、县乡道路之间,一座座设施完备的等级客运站、招呼站点遍布城乡。出租汽车、公交车随处可见,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使原来的“出门难、乘车难”成为历史的永恒记忆。近年来,汉中运管处抓住体制改革突破口,改变运输面貌,谱写了运输管理新篇章。目前,汉中市客运、货运基本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机动车维修形成了国有、集体、股份制、私营、个体等多种经济的协调发展。全市已基本形成以汉台为中心,以国省干线为骨架,以县乡道路为脉络的公路交通运输网,全市99.15%的乡镇、83%的行政村通客车。
    近年来,为实现汉中道路运输突破发展,汉中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运管系统人、财、物市级统管。信息化建设成果随处可见,财务电算化、运管业务市县网络化、运输安全监控实现科技化、职工培训考试网上一体化,使得运管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全市运管系统12个单位,全部建成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市运管处职工樊俊杰被授予“全省交通系统十大杰出青年”,南郑县运管所所长朱萍被市政府授予“汉中巾帼十杰”。市运管处在2005年被交通部授予“全国交通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汉中―西安(高速)、汉中-宁强、汉中-略阳客运线路成为省厅级文明线路,西汉高速客运已成为全省客运的精品线路。
    在汉中市下辖的10县1区,有多一半的县地处秦巴山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多年来,汉中市运输管理机构一直沿用“市县分级负责”管理体制,这种体制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运管机构职能的发挥。到2005年底,全市11县区中有10个所顺利实现人、财、物整体上划。2008年最后一个县所也实现了上划后,全市运管部门集中财力、物力,加大了对运输市场的整治,加大了对运管工作的投入和创新,加大了与各级相关部门的协调力度和宣传力度。使过去不了解、不认识、不支持现象得到了改观,运管行业社会知名度明显增强。
    经过近四年的改革实践,全市运管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保证了运管费和其他收入全额用于运管工作,为各县所积累了资金,大部分县所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经费困难问题。市运管处还抽出资金,分期、分批改善了部分县所的基础设施、办公条件和交通工具。为人才选拔、机制改革和人员交流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进了运管工作的改革步伐。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
    在各县运管机构上划后,该处还建立了运管所领导班子考核制度。大力推行市处科室之间、市处与县所间及各县所之间的中层领导岗位交流,机关与基层运管人员轮岗、异地轮换执法等,促进工作人员相互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在改革干部任用机制的同时,加大了运管队伍建设力度,鼓励职工在工作中大胆创新,并对在工作中有创新精神并将其创新成果运用到业务工作中去的运管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特别是西汉高速客运班线圆满实现“路通车通”既定目标,其运力投放和客运组织工作是汉中市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重大突破,是企业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和集约化经营的示范性工程,唱响了汉中市道路运输组织结构调整的主旋律。全线68辆大型高级客车全部投入运营,为广大旅客提供航空式服务,妥善安置了普线客车,受到了部、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通过努力,汉中市运管部门在机构改革、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推进公司化经营、市场专项整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为实现由“行政审批型管理部门”向“服务型管理部门”的转型,加快运输市场建设、推进行业发展搞好服务工作。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