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8期 第79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9-07-31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信息化助推渭南道路运输
新闻作者:文 / 赵永琪 图 / 胡冰莹


    运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运管机构行政管理能力、市场监管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的需要;是全面提升道路运输供给能力、运行效率、安全性能、服务水平、行业竞争力,推动道路运输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需要。渭南运管处建成了“信息中心”,自主研发了渭南物流信息网、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运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渭南运政网、交通自动化办公等系统,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多项科研任务。形成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运行稳定的运政管理政务网络和道路运输商务网络,整个信息化建设在全省同行业名列前茅。
物流信息系统 破解货物运输瓶颈
    渭南是农业大市,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但因运输信息不畅,致使农副产品、矿产品等工农业产品常常因找不到车辆外运而滞销,货运车辆却往往因无货可拉而闲置。针对这一突出问题,2003年9月,渭南市运管处首先从解决货运信息不畅的问题入手,经过多方调研,集中人力物力,成立货运信息中心,开通了渭南物流网。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向货主和运输业户发布货源、车源信息,为车找货、为货找车,彻底缓解了“车找货难、货找车难”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车辆的空驶率,促进了渭南经济的发展。随着物流网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已将物流网扩展到我省西安、咸阳、延安、榆林等市及周边的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古等省,已发展600余用户。在渭南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以上,网站的日点击量达到4万次以上,累计发布车源、货源信息600余万条,成交500余万车次,成交金额超过10亿余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定位监控系统 推进科学管理步伐
    2004年3月份,运管处看到危运车辆和客运车辆经常因超载、超速、超员、越线等违法违规经营,给道路运输带来许多不安全因素,传统的监管手段劳神费力,已无法适应道路运输管理的需要。为此,该处及时引进GPS全球定位系统,在全市危货车辆和营运客车上安装GPS车载终端2632台,在基层运管所和骨干运输企业建立监控分中心中心52个,形成了覆盖全市的GPS监控网络。如今,管理部门和经营者不出门就可以对营运车辆的行驶方位、行驶速度、行进路线和超员超载等运营情况一目了然。随时对营运车辆采取运输调度、定为呼叫、限速行驶、提醒纠正等管理措施,一举改变了道路运输监管手段落后的局面。
    为了满足经营的需要,他们多次对系统进行升级,自行制作了20余份渭南市的区域性电子地图,增加了分段设速、语言传递、图像传递、电子围栏等多种先进功能,通讯方式由GSM升级为GPRS型。GPS全球定位系统从安装到现在,已完成车辆定位呼叫300余万次,处理各类报警6000余次,纠正超速、越线等违规3000余次,实现了对营运车辆的监控、反劫、防盗、报警、求助、调度等多项管理功能。
政务管理系统 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2005年,为了改善全市运管机构的办公条件,提高办事效率,建成了包括客运管理、货运管理、维修管理、机务管理、规费管理、稽查管理、客运资格证管理、低速载货汽车管理、吨位查询管理、驾培管理等十一个业务的运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涵盖了运政管理工作的全部业务。根据运政管理工作的需要,自行开发了B/S版,使运政管理系统具备了远程统计、查询和审批功能,开发了客运票价自动查询系统、农用车辆管理系统、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电子备案系统,开通渭南运政网,经营者在家里就可以申请道路运输许可业务、查询相关事宜。政务系统的建立与应用,全面提升了渭南运政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实现了市县两级运管机构的联网办公,规范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
承担科研任务 促进科技创新
    由于渭南市运管处信息中心技术先进、科研力量雄厚,2005年至2007年,省交通运输厅将《货运综合信息系统》的科研重任交办该中心研发。为了使研发工作顺利进行,中心调集骨干精英,成立研发小组,全力以赴展开工作。经过两年多来的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科研任务。经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查新,与国内同类技术比较,取得多项创新与突破:一是对货运信息部和车辆的营运资质进行认证,防止未被审验的车辆违法运货的现象发生,保障了货物运输安全。二是通过普通手机即时查询物流信息,车辆运行状态及不停车、不接触道路运输稽查功能。三是具备不同等级道路设置速度限制功能。四是具备定点、定向自动语音播报和广告宣传功能。五是实现了GPS车载设备输出的数字信号与原车载电子设备模拟信号的叠加和转换功能。经陕西省信息工程监理中心对相关软件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项目开发的各类软件全面达到合同要求,整个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项目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获得全国职工科技创新三等奖。
    渭南运管处信息化建设工作坚持科学发展思路,面对运输市场需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断研发新软件,改造升级老程序,同时注重信息系统的经济实用性,使信息化建设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利于实践。渭南物流信息系统的投入运行,大大降低了营运货车的空载率,减少了车辆的油耗,累计节约油料9000余吨,价值5000余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5吨,一氧化碳排放量250吨,铅化合物16吨,成为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手段。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安装使用,不但改变了管理部门的监管手段,而且管理部门能及早发现营运车辆的违规经营,提前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使道路运输安全事故明显减少。
         (作者就职于渭南市道路运输管理处)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