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9期 第79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9-08-04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省公路勘察设计院人才培养实招多
新闻作者:文 / 廖善德
    长期以来,省公路勘察设计院注重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采取得力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培训,合理调整人才结构,努力培养了一支高效、精干的人才队伍,为强力推进公路勘察设计加快、推动我省交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岗前培训 引进门再领一程
    《独生子女大学应届毕业生十大必改之恶习》、《从学生向合格专业技术人员转变的几点思考》……这些不是推荐的某位作家的作品篇目,也不是命题作文的题目,它们是省公路勘察设计院对今年刚入院参加工作的16名新分配大学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的部分内容。近年来,该院每年都引进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为使新职工尽快熟悉院情,早日进入工作角色,院里每年7月初定期举办岗前培训班,就院情院况、规章制度、生产经营、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并围绕该院完成设计的等级公路进行案例培训,组织学员到实地进行观摩教学。
    该院还根据当前独生子女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形式新颖、针对性强的培训方式,通过心理知识讲座、企业文化宣讲和职业道德训导等系列讲座,并开展互动交流,帮助新职工对本职工作和自身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用心塑造具有该院文化特质的新职工。
    设计院给新职工准备的岗前培训课上,不设专职的教师,不讲高深的理论,也没有枯燥的数据。然而,每一届从该院岗前培训班走出来的职场新人,对公路勘察设计事业的认识、对个人的职业规划,对做人、做事的理解,已然从稚嫩纯真的大学生变身为立志“发展现代交通、奉献一流服务”的交通人。
技术技能培训 让测设本领更上层楼
    院里制定了《职工教育管理办法》,并每年编制《职工培训计划》,按照“送出去,请进来”的总体思路,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做好职工技术、技能培训工作。
    设计院结合生产和工作实际,一方面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走出去参加行业培训;另一方面请进来了一些学者、教授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学术交流,还针对一些技术软件的应用邀请软件开发商到院进行现场操作演练。2008年至今,该院先后组织职工参加和举办了“桥梁博士应用软件培训”、“道路工程注册辅导培训”、“岗前培训”和“桥梁大师软件培训”、“公路桥梁勘察设计新技术论坛”等各类业务技术、技能培训班28期,参加培训人员374人次。
    该院还积极探索职工培训的新模式,突出“以人为本、优化人力资源”,使管理科学化,制度化,人文化。依据各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新招聘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不同特点,分专业、分层次、分内容地进行培训。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管理内容;既有专业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难题、难点,又有拓展专业知识面的内容;既照顾了新同志,又兼顾了老同志。还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半年后采用不同形式进行回访,以促进培训工作。
继续教育 人才发展战略落地有声
    该院把人才培养列入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积极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把落实“451”继续教育计划(即每年有4人参加本科学历教育,5人参加硕士学历教育,1人参加博士学历教育)和“621”人才培训计划(即6人出国考察学习,培养学科带头人2名,引进新学科或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1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各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作为院总体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这两年,有1名优秀科技人员考取博士研究生;有5人考取硕士研究生;3名职工考取专升本学历教育;选送优秀人才出国考察培训6人次;有11名技术工人取得了高级工资格证书;7人取得了工人技师技术职称。通过考试,有2人取得注册咨询(投资)职业资格证书;3人取得试验、检测工程师资质证书。
    该院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教育目的,根据职工不同的文化层次、年龄结构,进行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凡是通过院批准进行学历继续教育的,院给予报销学费的50%。
传帮带 名师手下出高徒
    设计院深谙解决人才断层、优化人才结构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为此总结出一套值得借鉴的好方法。院里制定了《开展“传帮带”活动的实施方案》,发起了“以老带新、以师带徒、一带三年”的传帮带活动,把老职工对新职工的技术帮教正式纳入职工培训计划。规定副总工程师以上和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各专业组长和具有4年以上任职资格的工程师担任“传帮带”的指导老师,与进院工作不满4年的人员和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为助理工程师及以下的人员结对子建立为期3年的帮教关系,并将帮教结对子方案报院人事部门备案。
    在设计院的帮教活动中,新老职工之间的帮教关系被称为“师徒关系”。徒弟只能认一个师傅,但是一师可以带多徒,这样,就确定了帮教关系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有利于师傅对徒弟的全程跟踪指导。目前,该院的各个设计部门都有多对这样“师徒关系”,老同志通过言传身教,将自己几十年来在工作中的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爱学习、肯钻研的新同志,带出一批思想过硬、技术精通的专业技术人才。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