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期 第80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9-08-1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26日 星期一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走近高速公路治超员
新闻作者:文 / 杜延军
    潼关治超站,全省车流量最大的一个省界大站,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治超矛盾也最多。炎炎夏日,坚守在西潼高速公路豫陕交界的潼关治超一线治超员们,面对一辆辆货车尾气的烘吹和一些货车司机不理解的辱骂,用生命和汗水守卫着脚下的高速公路。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在潼关治超站一线采访了几位烈日下的治超员,他们的话语和行动淳朴而感人……
孙育飞:用心做好每件事
    “不记得上过多少个夜班了,只记得每天都履行同样的职责,不一样的只是时间的推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每次都用同样的键盘,重复着千篇一律的话语,治超工作平凡得就像一颗小小螺丝钉,默默地守卫着行车安全。”这是治超员孙育飞在治超日记中的一段话。
    潼关治超站孙育飞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时,在一家制药厂打过3年工,感觉什么保障都没有就辞了职。他感觉现在找份工作很不容易,自打他2007年8月在潼关治超站干了治超员后,真正找到了人生航标,对他来说,这份工作从工资、待遇、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很满足。
    在他看来,治超站的半军事化管理,工作和作息时间都很正规,对自己的办事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他非常珍惜眼前的工作,认真检测好每辆车是他的最低标准。遇事耐心解释,无论司机如何发火,孙育飞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并告诫自己不能过于急躁。他在同事间的口碑特别好,耐心细致做事认真,其他治超员也都受到他的影响,暗下决心做好每件事。
孙伟涛:干治超必须要有耐心
    孙伟涛,2007年6月从部队转业后,就在西潼高速公路秦东治超站当了一名治超员,现在潼关治超站工作。8年的部队生涯使他习惯了军营的生活,来到治超岗位后,半军事化管理使他再次找到了部队工作和生活的感觉。秦东治超站地处三省交界,车多人杂,环境复杂,虽然工作量较大,一想到治超员的责任,就会觉得压力比较大。他暗下决心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
    虽然离家只有30多公里,但一周只能回一次家,经过3个月的努力工作,很快便被大家推选为治超四班的班长,作为一班之长,他每周最少一次召开班务会,利用读报、心理谈话等形式组织大家进行业务知识学习和政策传达领会。一次检测时,一位新疆司机硬说他的车没有超重,任凭治超员怎么解释,司机就是不听劝,占着检测车道大喊大叫。孙伟涛上前给司机首先是造了个歉,然后给司机讲陕西的治超政策,司机装着听不懂,就是不把车道让开,经过孙伟涛耐心地解释,司机很不好意思地道了歉,并对治超工作表示理解。事情过后,孙伟涛在班会上给班员们讲的第一件事情,干治超工作就是要有耐心,遇到问题一定要耐心解释,司机对我们的工作理解了,我们自然会感受到当治超员的快乐和荣幸。
张鹏哲:认真负责高品德
    张鹏哲是西渭分公司华阴管理所潼关超限检测站治超员,2007年6月,怀着对高速公路事业的热爱,来到了潼关治超检测站。他很快便适应了工作,凭着对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又善于写东西,很快由治超员调为内勤岗位。工作中始终坚持“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困难找方法”,“不求最好,只求更好”,绞尽脑汁想办法把工作干好,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治超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和文件精神。工作中,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请教,在去年省高速集团推进治超内业标准化建设时,他通过参观学习兄弟单位内业资料,不断完善自己内业资料,为迎接上级领导内业检查工作,在整理内业中有两次通宵达旦彻夜未眠。潼关站的内业资料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同时也使治超内业走向了标准化管理。
    工作之余,张鹏哲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及业务技能,耐心向过往司乘人员宣讲。及时将省高速集团、分公司、管理所及治超站工作动态,身边的好人好事以信息的形式向各级刊物和媒体投送。及时将一线员工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酸、甜、哭、辣反映给社会,以赢得更多人对治超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他还为全体员工提供后勤保障。作为一类主线大站,事情繁琐,张鹏哲每天上班前都会将当天需要干的工作列一个清单,协助站长处理日常事务,除了正常的8个小时工作外,只要站上有事随叫随到,有时还会放弃休假。他在内勤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时时处处以“司乘至上,服务第一”为目标,为了自己热爱的高速公路事业,发挥着光和热。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