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期 第57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07-05-22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第一版 下一版 >
郭家山大会战
新闻作者:文 / 图 郭少言 吕兴刚

提起郭家山,英勇善战的西汉高速建设者也会皱起眉头。人们说,在郭家山腹中打一个洞,竟然这么难!为此,建设者们曾先后五次召开郭家山隧道专题会议。郭家山成为全线的卡脖子工程有两个原因,一是受南水北调影响,省政府确定“保水改路”方案,三河口改线段增加了6个隧道,其中包括一个特长隧道――郭家山隧道,设计、招标较全线滞后;二是隧道实际围岩状况与设计出入很大,施工难度难以言表。5月15日,高速集团董事长白应贤在工地宣布,郭家山隧道会战开始。
心情随着围岩变
    博大的秦岭不断考验着人的认知能力,这里不仅物产丰富,还有“地质博物馆”之称,民间称为“龙脉”。几种地质力量共同作用,产生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地层变形,岩石变质,各种地质现象非常复杂,围岩规律难以琢磨。在郭家山隧道掘进的过程中,谁也说不清一天究竟能进几米,因为围岩状况随时在变。第三项目组的周晓华组长说,郭家山隧道已经发现了四次较严重的围岩变形、拱顶下沉,围岩破碎,遇水软化,造成二衬侵限,不良地质灾害频频发生。
    隧道洞口简陋的工棚里住着一批技术人员――施工单位的总工、质检部长、工程部长、测量组长。风化黑云母片岩在隧道中闪着寒光,这种看上去光泽漂亮的岩石,一拳头打上去就散了,那天放了一小炮,顶上的锚杆都掉下来了……。同一条隧道,各段施工工艺不同,投入机械劳力不同,安全性不同,“变化莫测”的围岩问题深深困扰着掘进,建设者的心情也随着围岩变。
办法总比困难多
    赵田蹲守在洞中不断查看每道工序的循环是否达到最佳配置,这位西汉公司副总每天从早上9点到深夜2点分次进入隧道查看。集团从全省范围内选择两个以上的预备队、突击队。进度5天一考核,并与企业资信评价挂钩,第一次考核完不成任务,要求施工项目法人到场;第二次完不成,要求施工单位上级领导进场;第三次完不成,任务分割给预备的突击队。各施工单位高度重视,西汉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亲自督战会诊,打起了硬仗。
    业主带队、代表处参加的巡查组,分头进驻隧道两端,从资金、技术、安全等方面全力做好保障,完善应急预案。从35B标下行线打导洞到上行线,增加一个工作面。掌子面爆破后,2小时测一次数据,24小时后查看围岩稳定性和收敛变形情况,这些数据对围岩稳定性有很大作用,都要求监理测量工程师亲自动手。
    一个大红牌子醒目地立在隧道进口处,上书大字“奖金发放处”,非常诱人又显得决心十足,干完一天活的农民工可以在这儿马上拿到当日工资。为促进积极性,西汉公司还调整了合同内工程和越过合同分界点工程的单价。
剃须待到通车时
    无论是工人、技术员还是项目经理、业主,从郭家山隧道出来的人都显得胡子拉茬的。师伯泰就是35B标一位“上级领导”,那一脸胡子总引人询问,他干脆说:“郭家山隧道不通车,我就不刮胡子。”
    在秦岭深处的大河坝乡,活跃着一支最艰苦的小分队,他们住在火玫瑰老板娘的小院里。据老板娘反映,他们穿着水靴,每天深夜回来都是满身泥。这是三项目组的小分队,主管郭家山南口。他们为什么要住在这里呢?隧道从两头同时掘进,从项目组到郭家山隧道南口要翻越梅子乡,走三十多公里便道,长途跋涉很不方便,以李海波副组长为首的小分队就住过来了。有段时间,就李海波一个人住在这里,生病发烧也不回家,幸亏老板娘心肠好,送汤送水地才调养过来。偶然回一次家,他四岁的儿子就好奇地问:“你们领导是怎么放你回来的?”
    郭家山隧道有说不完的故事,“她”像一枝带刺的玫瑰,为了“她”,数以千计的建设者放弃家庭,放弃健康,与“她”日夜厮守……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